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热衷于玩卡片。开始,我由于同情这些00后的孩子——玩具多,玩伴少,所以对他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玩卡片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这种态度对他们来说竟成了一种鼓励,慢慢地玩卡片的学生越来越多。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在其他课上竟偷偷地把“战利品”拿出来欣赏。
看来,这股风气必须刹一刹。于是,我给学生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和他们商议今后不能将卡片带到学校的班级制度。在制度的约束和对违规孩子的几次小惩大诫后,班里只剩下一个学生仍然每天带卡片来学校。尽管我和他的家长多次沟通,家长也非常配合地采取了措施,比如检查书包,不给零用钱等,可是,他总有办法让那些卡片躲过家长的层层“搜查”。
虽然只有他一个人带卡片到学校,形不成气候。可其他学生监督的劲头可足了,课间坐在办公室里,总能听到学生汇报:“老师,他又带卡片了。”而他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和老师“斗智斗勇”上,以让卡片“幸存”。我发现他经常到校很早,先到操场寻到一处较隐蔽的地方玩到尽兴再回班上课,有时连上课的铃声也听不见。
怎样才能制止他把卡片带到学校呢?凡是他带到学校的卡片,都会在同学的“举报下”被我没收,可是我的举动并没能阻止他的行为,第二天他仍然会带厚厚的一叠到学校。
为了“掩护”卡片,他已屡次欺骗老师及家长,这让我非常担忧。
望着被我没收的满满一盒卡片,我陷入了沉思。
一天,我把他叫到一边说:“我知道这些卡片都是你心爱的东西,从今天开始,只要你不把卡片带到学校,我就每天奖励你一张,另外,只要你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发言积极,还可以多得到奖励。”
开始他有点难以接受,但是想到这些卡片能重新回自己身边,就接受了我的要求。
第二天,他真的没把卡片带到学校,于是下课后,我就带他到办公室,让他亲自挑选一张他最喜欢的卡片,他当时的表情,既有失而复得的欣喜,又有不知选哪张才好的犹豫。
慢慢地,我发现他不再惦记这些卡片了,好像忘记了这回事似的。
学期结束时,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了那盒卡片,说:“我决定把所有的卡片都还给你。”没想到,这个曾经为它们不惜屡屡受罚的学生,竟然对我说:“老师,我不要了,我早就不玩卡片了。”
看着他期末考试取得的优异成绩,听着他自豪的话语,我想,也许他起初是为了赢得卡片才刻意矫正自己的行为,但是慢慢地,在他的努力下,这些行为已形成一种习惯。看来,“犯了错”的卡片也能起到好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时,他们对事物的关注也许会出现偏差,这时,作为老师与家长与其一味地扼制,不如适时地疏导,让“错误”也变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