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到上级通知,有个企业老总有意奉献爱心,欲结对帮扶学校里的一名贫困生,要我校尽快物色一名合适的人选,条件是受助对象家境贫寒,但在校表现突出,品德优良,成绩优秀。
该老总承诺,负责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杂费和生活费等一切费用,直至其大学毕业。
根据以上条件,我汇总各班上报的情况,初二年级有一名女生进入了我的视野。她叫赵小娥,从小父母双亡,与年逾七旬的爷爷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吃的菜全是从家里带来的,连这个学期的杂费也没有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娥很懂事,除了帮爷爷干各种农活外,还尽心竭力地照顾爷爷的生活起居。她学习上非常刻苦,担任了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我想,再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我整理了赵小娥的相关材料,通知她填好表后到当地村委会开相关证明。不久,赵小娥的爷爷来到学校,送来了村委会的证明。老人家颤巍巍地把材料给我,浑浊的眼睛闪着泪光,干瘪的嘴唇哆哆嗦嗦:“老天开眼,仙家下界搭救我们了,感谢学校啊!”
我握住老人的手说:“您不用谢学校,要谢还是谢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吧。”老人家激动地说:“如果有机会见到恩人,我一定给他下跪磕头。”
我为赵小娥感到高兴,她若有了爱心人士的捐助,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业,这将为她一辈子的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我上交了赵小娥的材料,本以为这事就这样了结了,没想到上级领导突然来了电话:“你报的那个叫赵小娥的学生不太合适,是不是换一个?”
我惊讶了,赶紧解释说:“她是全校学生中最贫困的一个,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她是最合适的人选!”领导在电话的另一头说:“其他的都无所谓,主要考虑赵小娥的家离集镇太远了,30多里路全是黄泥巴山路,还要过河,半天都回不来。你想想,按规定领导和捐助的老总每年要去走访两次受助对象,这多麻烦呀!再说小车也开不进村,你就在集镇附近的学生中找一个,反正捐给谁都是捐嘛!”我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