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图 薛绮佼 |
|
孩子在与小朋友玩耍时,免不了会发生冲突和矛盾,甚至还会打架。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打架中吃亏了,家长是支持孩子反击,还是让孩子默默忍受?
事件:挨打了就要还手
俊豪(化名)今年5岁,他与好几个小伙伴经常在一起玩耍。几天前,俊豪回家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有小朋友打我。”俊豪的妈妈张女士说:“你是小男子汉,不要动不动就掉眼泪,受了欺负就知道回来哭有什么用?”
4天后,张女士接到幼儿园教师的电话,俊豪不仅打了小朋友,还把人家脸咬了。张女士来到幼儿园,看到被咬的小朋友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牙印,她急忙向家长和老师道歉,还一边训斥孩子,一边让他向人家道歉。俊豪不情愿地向小朋友道歉后说:“妈妈,你说挨打了光哭没有用,我反击了,你怎么还让我道歉?”张女无言以对。
“狼”派:不能太懦弱
孩子在与小朋友玩耍时挨打,究竟该怎么办?
“孩子挨打后是否还手,这问题的确让家长很纠结。”洛龙区的李斌说,他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性格较内向,自从入学后,已经被打过好几次了。起初,他教育孩子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孩子还经常把玩具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玩,但仍然被同学欺负。李斌一气之下对儿子说:“他们再打你,你就还手,不能让他们欺负你成习惯。”后来,李斌的儿子只要再挨打,他就还手,结果就不再被欺负了。
李斌说,老百姓有句俗话“柿子捡软的捏”,人也一样,如果太懦弱就会被欺负。虽然还手也不对,但是总不能眼睁睁地被人欺负吧?
“羊”派:不能埋下暴力种子
也有家长认为,孩子一挨打就教他还手,等于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暴力的种子,孩子长大后,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暴力解决问题。
西工区袁红霞的女儿在一次与小朋友玩耍时,与对方发生了冲突,女儿挨打后,把对方的脸抓破了。对方的家长和袁红霞很熟,这件事发生后让她很尴尬,不知道怎样与之相处。
袁红霞认为,孩子不还手不一定是懦弱,而是友善的表现。孩子挨打本身就很委屈,家长不应该再训斥,应该先安慰孩子,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一旦还手,而且还手比较重时,不仅会影响孩子之间的友谊,还会让双方家长难堪。如果还手给对方身体造成伤害,还有可能会对簿公堂。
专家:家长要先平复心情
主动出击或者默默忍受看似是小问题,其实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不能简单地用以牙还牙或者是默默忍受的方式来解决,对待欺负与被欺负,关键是家长要仔细了解情况,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市实验小学心理咨询师张晓玲认为,孩子挨打后,家长首先要平服自己的心情,问清楚孩子事情经过,也可以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多方面了解情况。
如果是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间偶尔发生了肢体冲突,并且没有造成身体损伤,家长不必紧张,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冲突。孩子之间的交往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他们之间的事情由他们自己处理,有助于孩子学会独立处理人际关系。
如果孩子间发生了严重的肢体冲突,家长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约见对方的家长共同协商解决方法。挨打的同学在第一次受到欺负或冒犯时,就要坚决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
另外,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出于什么目的总是欺负别的同学,及时进行干预和说教。
家长也要自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暴力倾向,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