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仁伟 |
|
丽丽(化名)是涧西区东方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尊敬老师、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上学期期终考试成绩在年级排第一名。
最近,她迷上了吃零食,课堂上吃,课下吃,有时候吃得狼吞虎咽,好像没吃饭一样,面对老师的提问,她表现出茫然和拒绝的表情。
班主任刘老师找丽丽谈话,她说自己也控制不住。刘老师找丽丽的父母了解情况,他们也正在为此事烦恼。
丽丽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总想不停地吃零食,但吃完就后悔。她让父母监督她,然而,当父母真的把零食藏起来后,她又会冲着父母大发脾气。
怎么办呢?父母带丽丽找到了洛阳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张素霞老师。
通过摄入性会谈和沙盘游戏,张素霞发现丽丽的异常行为来自心理压力。
事情是这样的:丽丽老家在农村,父母在洛阳经商,小学前5年,丽丽一直在老家上学,成绩非常优秀。为了让丽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去年,父母把她转到了市区上去。
丽丽很快适应了新老师的讲课风格,成绩慢慢突出,考了年级第一名。好成绩让老师对她关注有加,经常表扬她,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丽丽看齐。
高频率的表扬让丽丽很受同学关注,课间时,经常会有同学突然趴在她的桌子上问她在干啥,这让丽丽很不舒服。有一次,同桌给丽丽了一些零食吃,丽丽发现,吃零食没人关注她,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于是便迷上了吃零食。
针对丽丽的情况,张素霞建议:第一,教师表扬学生适可而止。虽然人都喜欢被表扬,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住表扬。面对表扬,人的反应不同,有人会自我膨胀,目中无人;有人会心情紧张,无所适从。显然,丽丽属于后者,过度的表扬,成了她的压力。
第二,减压因势利导。当人有压力时,减压的方式各种各样,若方式不当,可能顾此失彼,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会诱发新的问题,就像丽丽,通过不断进食虽然感到了轻松,却养成了随意吃零食的习惯。
张素霞提醒,当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的异常行为后,要读懂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信息,及时因势利导,帮助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减轻压力,比如跑步、打球、对着旷野大声呼喊、听音乐、做家务等等。
通过心理辅导,丽丽走出了心理阴影,不再疯狂吃零食,开开心心地上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