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闵敏 |
|
一个老师、一个黑板、三尺讲台、一本教案主宰一节课,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课堂的主角由老师变成了学生。在对新教学模式感到新鲜之外,学生家长贾晓慧还有一些担心:学生能否适应新课堂?老师能否掌控课堂?学校能否坚持下去?
忐忑不安听“新课”
新学期开学至今已有两个月,学生家长贾晓慧一直在不安中度过。她担心孩子所在的学校洛阳师院附中实行的新课改,不能有效坚持,再改回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年前,她则是另外一种担心。
2010年9月,贾晓慧的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成了她生活的重点。洛阳师院附中的招生简章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
新课堂被称为“生命课堂”,即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讨论展示。老师不再写教案,而是准备导学案,老师用来讲解的时间仅为10分钟。
贾晓慧看完招生简章后两眼放光,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她不谋而合,最终她选择让孩子到该校就读初中。
兴奋之余,贾晓慧还有一些担心。新课堂模式能否如宣传中那样美好?传统教学模式对人们影响较深,新课堂模式势必面临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能否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老师、一个黑板、三尺讲台、一本教案主宰一节课,如今突然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并大胆上台展示、点评、质疑,学生能否适应?
一连串的疑问盘旋在贾晓慧的脑海,她决定到学校去听课亲自体验。
课堂上老师“大撒把”
贾晓慧到她孩子所在的初一(1)班听课,希望从课堂中找到真实的答案。
“生命课堂”的课桌摆放与以往有所不同,按每6个人一组竖排摆放,同学之间相对而坐。上课前一天,老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导学案上的习题是第二天上课所讲的内容。学生们想顺利完成导学案,就必须进行预习。
贾晓慧看了一下导学案,大部分习题的答案可以从课本中找到。如果学生碰到不会的习题,可以空着或写上问号。上课前学生们再把导学案交给老师,老师从中能看出学生是否认真预习,也能看出学生普遍不懂的问题是什么,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接下来,学生们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再由其他小组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和质疑。
最终,由老师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检测打分。
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贾晓慧有点不敢相信,老师用来讲解的时间只有10分钟,其余的时间留给学生。看着学生们相互热烈讨论,她很是兴奋。同时,她也不由得质疑:“老师这样‘大撒把’,学生能学会吗?”
“课堂乱得像菜市场”
贾晓慧只要有时间就到学校听课。有时,她还拉上一个教育学博士一起前来听课。教育学博士对“生命课堂”也表示认可,他说,“生命课堂”是借鉴山东的教学经验,如何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关键。
也有一些家长质疑“生命课堂”。有的学生家长认为,一节课耽误时间太长,无法赶上教学进度,耽误了课程谁来负责?还有的学生家长说:“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乱得像个菜市场,学校简直拿学生当试验品!”甚至有个别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要求,要给孩子转学。
不仅是学生家长质疑“生命课堂”,就连学校的老师对此也怀疑过、迷茫过。看似一节课老师很轻松,其实付出的努力与辛苦比以前要大得多。课前设计导学案、批改导学案,课后还要写出课堂反思。由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是无法预料的,老师只有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跟得上学生的思维。老师们不得窍门,个个累得够戗,一些老师甚至萌发了调离学校的想法。
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们逐渐对“生命课堂”熟悉,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摸索出独门秘籍。看似乱糟糟的课堂,其实并不乱,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以前,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能做到的学生并不多。引入“生命课堂”后,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至少要学习三遍——课前做导学案、课堂合作讨论、上台展示点评。
勇吃“螃蟹”出奇效
洛阳师院附中校长李毅介绍,“生命课堂”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不像过去一样紧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学生由过去不愿上台展示变得敢于上台展示,并且能大胆对同学们的展示成果进点评和质疑。
初二(1)班的师金锦入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尤其是数学,每次考试只有三四十分。刚刚结束的月考,她的成绩竟然排在全班第12名,数学单科成绩114分。当她得知考试成绩时,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早已是心花怒放。
如果说师金锦是个例,那么一个班的平均成绩大幅提高绝不是个例。去年,初二(1)班的数学平均成绩为60余分。实行生命课堂后,该班的数学平均成绩为97分。其中,有3个小组的平均数学成绩为99分。
有了过去一年的摸索与实践,老师们教今年新入学的学生更是得心应手。“刚入学时,我还很担心不能适应‘生命课堂’。”初一(2)班的潘可欣说,过了大约一个月,她对“生命课堂”已经适应,现在很喜欢。新的教学模式锻炼了她的自信心,让她敢于展示自己。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碰到自己的优势学科,都会积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