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俗称,是发生脑梗死,也就是俗称的中风的前兆,应尽快到医院救治,中风患者发病后3小时内抢救的最佳时机,是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气温骤降 脑血管病多发
曹女士是社区的文艺骨干,热爱运动,身体一直不错。前几天,她正在家里吃午饭,突然感到眼前一黑,右侧上下肢麻木、流口水、话也说不出来了。十几分钟后,这些症状全消失了,曹女士以为是近段时间劳累所致,也就没当回事。谁知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又发作了,幸好家人及时将她送到了医院,才有惊无险。
“病人如果晚来15分钟,就有生命危险了。”洛钢医院(洛阳脑血管病医院)业务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刘捷表示,短暂性脑缺血是指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主要症状有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肢体麻木、眩晕或短暂性失明等,有30%的患者很快会发生脑梗死,只有及时进行血管疏通,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近来的气温较低,老年人的血管功能下降,由此引发的脑出血、脑血栓等疾病也在逐渐增多,尤其是住院的中风患者占到了一半以上。刘捷指出,有上述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防患于未然。
判断中风有办法 及时抢救很重要
家中如果有人疑似中风,在其有知觉的情况下,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判断。刘捷介绍,可以让患者试着微笑,如果患者嘴角出现明显歪斜则说明不正常;还可以与患者对话或是让其重复简单的语句,如果患者说话含糊不清则有可能是中风。
发现中风病人,正确的急救和护理很重要。刘捷指出,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可简单询问医生处理方法并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依法而行。要让中风患者保持平静,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并想办法缓解其紧张情绪。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最好使患者侧卧且头部稍后仰,以防止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
积极预防和早诊断是关键
中风的死亡率很高,平时应增强预防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刘捷建议,要积极控制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这些原发病是很多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如75%的中风病人都有高血压疾病。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三高”,从源头预防中风的发生。
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平时要多喝水,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缓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平时要留意天气变化,注意保暖。此外,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学会控制情绪,这些都可以有效预防中风。
刘捷特别指出,目前治疗中风较好的办法是采取颈动脉灌注疗法,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至颈动脉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