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老天变脸,气温骤降,但一系列事关老百姓健康的惠民政策,却让人如沐春风。
10月25日,河南省卫生厅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明年新农合的医疗补偿方案。从明年起,参合农民住院,累计报销金额的封顶线,由10万元提至15万元。如果住院一次性花费超过10万元,不管在哪一级医院,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都按90%的比例补偿。不光封顶线上涨了,新农合报销比例也最高提高了10%。对于在异地居住、打工突然生病的人,新方案要求病人住院的医院主动协助其联系老家的统筹经办机构办理电子转诊。这下,参合的农民工有福了,生了病不用回老家跑腿盖章了。下一步,我省还将设置农民工定点医院,方便农民工就医、报销。
同样有福的是农村的孩子们。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国即将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使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鲜艳。温家宝总理10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以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
本周,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两项草案颇受关注,一项是精神卫生法草案,一项是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以前,个别地方强制收治精神障碍患者,曾引起患者及其亲属的强烈质疑,“被精神病”的案例不时成为舆论热点。精神卫生法草案规定了住院治疗自愿原则,故意将非精神病患者送入医疗机构,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责;有关精神障碍两种复诊、两次鉴定的规定,更彰显了以法律遏制“被精神病”现象的决心。但是,“该收不收”导致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对家属及公众的权利也会造成伤害。一部精神卫生法不仅要让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还要实现患者权益、家属权益、公众权益的平衡。如何实现多重目标?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令人期待。
农民工得了职业病,谁来为他们的救治埋单?本周,该话题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时的热点。
农民工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固定,有许多人在个体中小企业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有的因为疾病潜伏期长,当发病时工作单位已解散或倒闭,因此,诊断难,鉴定难,获赔更难。但愿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能为农民工的职业病救治提供法律依据,不要让他们流血流汗再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