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借着这幅画,杨金婷被评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
|
今年43岁的杨金婷从小热爱美术,从美术学校毕业后,为了生计,她干过钟点工,做过户外广告,到美术学校代过课,在路边发过宣传单……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烙画。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杨金婷的烙画作品不断获奖。今年5月,凭借创作的烙画《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她被评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精美烙画,让人赞叹不已
杨金婷家住嵩县县城,昨日,我们来到她的工作室,一进门,就被浓郁的艺术气息包围了。不大的工作室里,挂满了杨金婷的美术作品,除了一些牡丹水彩画外,多半是她创作的烙画。这些烙画大小不一,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有为宣传家乡创作的《两程故里》、《卢舍那大佛》,也有大气磅礴的山水画,还有栩栩如生的猫趣图、老虎等动物题材作品。
杨金婷正在忙着完成一幅《猫趣图》,只见她用一支通电预热的烙笔,在一块0.4平方米大小的白色丝绢上不断“画”着,随着烙笔一笔笔下去,画面的明暗层次渐渐拉开,一张可爱的猫脸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丝绢上。
“烙笔的温度可以控制,从而掌握每一笔颜色的深浅。我有七八支粗细不同的烙笔,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刻画局部细节。”说着,杨金婷拿起一支细头的烙笔,在小猫眼部仔细描摹,整幅画顿时有了灵气。
偶然发现,引她走上烙画之路
杨金婷1989年毕业于洛阳洛浦美术学校大专班。为给家里减轻负担,懂事的杨金婷回到嵩县老家,成了铺沟水电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美术,经常在工作之余到野外写生。
1996年,杨金婷被调到县电影院,负责画电影海报等工作。这个多少与美术沾点边的工作,杨金婷干得很起劲,但好景不长,一年多后,电影院倒闭了,她也失业了。
为了生计,杨金婷到处打零工养家糊口,为广告公司粘字、写户外标语、到私立学校代美术课……每天都很疲惫,但日子仍过得很紧巴。
1999冬天的一个下午,杨金婷在回家路上随手捡了一块三合板,晚上她在火炉边做饭时,顺手拿起了这块三合板。干净的板面,在杨金婷眼里成了一张画纸,她把火钳子烧红,在这块木板上作起画来。随着火钳子在三合板上游动勾描,缕缕青烟冒起,板上初具形状的一条龙和几朵花让杨金婷眼前一亮。
“画虽然粗糙稚嫩,但用这种方式也许能‘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杨金婷说,就是这次偶然,让她走上了烙画的道路。
努力探索,成为工艺美术大师
创作烙画,杨金婷完全是自己摸石头过河,刚开始难度特别大。在选材上,她先是用椴木、松木等质地细腻柔软的木板,为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她改用丝绢。
杨金婷说,烙画最难掌握的还是“烙”这一步,温度高了线条容易发黑或者烙透丝绢,温度低了又烙不出效果。
经过反复实践,2002年,杨金婷终于创作出第一批烙画,并在当年的牡丹花会上展出,其中一幅《富贵图》中,七朵牡丹各具姿态、花瓣传神、花蕊精细,整幅画层次清晰、浓淡相宜,不仅吸引大量游客驻足,也令同仁拍手叫绝。
2005年,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喜获“中国最美的地方”称号。杨金婷背起画夹,到白云山景区写生,回来后潜心创作了《九皋鹤鸣》、《张良隐居》等反映当地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烙画作品。
近年来,杨金婷带着她的烙画参加各种比赛并多次获奖,她有的作品被国家旅游局、奥运会组委会收藏,有的被高价买走。凭借烙画,她本人也获得全国优秀书画艺术家、河南省民间工艺大师、嵩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今年5月,杨金婷带着自己耗时半年创作的《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参加了河南工艺美术大师珍品展,获得评委一致好评,她也被评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烙画制作比较费时,一般一张0.3平方米大小的烙画,要4天时间才能完成”。从钻研烙画至今,杨金婷已经创作了300多幅作品。
她说,为了能让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她收了两个徒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将烙画产业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把烙画做成嵩县的一张名片,将家乡展示给世界”。
(杨先生获线索奖50元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