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寒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之前虽然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但积极、健康。毕业以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一个月赚一千五百块。他家在二十公里外,买了辆电瓶车,每天早出晚归,刚刚结婚,买不起房子。好在农村当时盖了三层楼,他们把一层和二层都租给了外地来打工的人,一个月可以补贴一千五百块。这些外来打工的人往往在附近的工厂里上班,这些农民住宅的房东一般都有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类似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朋友。
我朋友觉得自己混得还算不错,至少娶到了老婆,但每个月的钱差不多都用于基本生存,什么大件都买不了。如果想要换个工作或者自己出去闯闯又不敢,一方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没有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如果断了一个月的收入,生活就没有办法继续了。他们想去镇上买房子,把自己的户口变成城镇户口,这样以后对小孩子比较好,但是上海郊区镇上的房子一套至少要五十万元,他要不吃不喝工作二十五年才可以,而且还是毛坯房,要装修好还得再饿五年。
他的隔壁邻居,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刚大学毕业,工资比我第一个朋友要高一点,但女方要求也高,一定要在市里有一套房子才能结婚。一套市区的二手房至少需要两百万元,我的朋友需要工作六十年,或者他们家的房子出租给八户外地打工人家,出租一百年才能买得起市里的房子。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动迁,如果政府以五十万元拆了他们的房子,五十万元至少可以付清市区里那套房子的首付。我的第一个朋友上个礼拜告诉我,他的父亲可能要去海外给别人做泥水匠,出去三年就可以赚二十万元。我问他,那你怎么打算?他说就这样,还能怎么样。他的母亲在给人拧电灯泡,八百块一个月。这个上海郊区的家庭,孩子二十多岁,生活都能望见五十多岁的自己。至于那些外地打工者,他们虽然觉得讨厌,但是又不得不依靠他们,因为他们租了他们的房子,一年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万多元的收入。
这就是上海郊区普通人的生活,也许还算是不错的家庭,除了吃得饱和穿得暖以外,别的什么都做不了。我的那个朋友虽然生活压力大,但是他还有朋友和家庭,在他的二十公里远的地方。绝大部分的年轻打工者,他们的家庭都在几千公里外,而且家庭也未必温暖,你赚了多少钱往往是中国家庭衡量一个小孩在这个世界上价值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个中国的大部分网民都未必熟悉的群体,外面的灯红酒绿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连对爱情的憧憬都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三者,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有权势的人,有权势的人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们混得都更惨,有混得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得好的女同学,那是嫁得好;别人都羡慕你在富士康有社会保障,按时发工资,安排住宿,加班还给钱,你说你像个机器。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淌在心中的热血,它却涂在了地上。
——摘自韩寒杂文选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