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张艺谋的作业》的期待,基于对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好感。大约是我对陕西人的好感太深,我一直很喜欢张艺谋那张“土”脸。他的“土”是秦砖汉瓦那种文物般的“土”,是经典黑白照片的那种久远的“土”,与给国人同样带来很多快乐的赵本山般的“土”,在我眼里很不同。
我喜欢看《就这样,他成了威廉·詹姆斯》这样的欧美贵族知识分子的传记,也喜欢看“中国土人”的传记。我喜欢过的“中国土人”传记有潘石屹的《永远不做大多数》、《王石这个人》、冯仑的《野蛮生长》。这些书中,免不了有成功前的悲壮悲情和成功后的理直气壮。
张艺谋的成长道路,可以说是上世纪50年代那一代“出息了”的人的典型,他的书,更容易成为一本典型的“中国土人”传记。那么多摸索中的煎熬,那么多命悬一线的成毁,那么多王佐断臂般的自我拯救,那么多无可奈何的逆来顺受,以及偶尔的奋不顾身和放手一搏……所有这些很容易被写成强光刺目的“英雄交响曲”,刺伤一些读者的眼睛,并让读者把“手段”与“侥幸”这些词儿捡回家。
这本书并非是张艺谋一个人的独唱,事实上还有另一双审视的眼睛不断在观察,在方希执笔的文字里,我看到有一点阑珊之意的张艺谋,在甲子之年回顾成长岁月,交流对自己行当的看法,坦白他的自我定位与未来期待。我看到他,有儒家一样向上的人生本能,有荒唐时代无法荒废掉的志气与才情,以墨家的勤笨方式去求取,以道家的超然之心看得失,以佛之宿命观对待因果秘密。
《张艺谋的作业》是一本张艺谋理解自己的书,也是一本能让人改变对他的印象的书。如果毁誉早已无所谓,唯求理解之宝贵,正是张艺谋作为普通人和特立独行者之诉求,那么,人对理解这件事,可能还真无法那么清高,否则也不见得会有这本书。
张艺谋说一路走来,贵人相助,他列举了诸多贵人,包括他的前妻。不言而喻,张艺谋也是他人的贵人,是明星孵化器。在张艺谋绚丽人生的阴影里,在那些摒除了形容词和副词的冷静描述中,在那些有一代人印记和私人情感的图片中,我们可以听到张艺谋的坦言:“我们老喜欢看辉煌绽放,它背后一定有漫长和不为人知的准备,准备过程中你未必知道哪个方向会有亮光。”“我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抓住了多少次头发丝儿细的可能性才有了今天。”“有个位置,赶紧占上,先用心做,劈出三板斧给人看看再说。”“接受是我最大的哲学,先接受,再说创新求变。”“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怀才不遇,只要你有才华。如果你没有展露出来,那一定是自己的原因。”
这些话说起来很轻,但能把这些感受咂摸真切,却很重。感谢张艺谋的人生阅历和心得分享,这样做也许需要勇气,因为他甚至在书中又给攻击者提供了可用以攻击他的炮弹。不过对于这样一个六十岁的人来说,也许他早已明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