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4版:文娱·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50集戏,等演员张嘴大概要20集”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3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50集戏,等演员张嘴大概要20集”
谍战剧《青盲》剧情漏洞百出、节奏拖沓受质疑;网友认为,该剧压缩到30集就够了
  白山馆气氛紧张。
  沙溢饰演暴戾的监狱长。
  “小猫”是剧中的营救对象。
  密谋越狱。
  女性元素也是该剧一大看点。
  □据 《羊城晚报》

  号称“中国版《越狱》”的谍战剧《青盲》在长达半年的“延播”之后,本月终于亮相浙江卫视等4家卫视。虽然之前备受期待,但《青盲》播出后却令观众大为失望,其漏洞百出的剧情、拖沓的节奏以及特工“青盲”神乎其神的越狱手段均成为网友炮轰的对象,连曾经执导《保姆与保安》、《别和陌生人跳舞》等剧的柳国庆也在微博上转载:“《青盲》首播观众失望,制作粗糙浪费了好题材。”

  观点一

  《青盲》节奏,缓慢拖沓

  《青盲》的故事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越狱小组挖洞逃跑,失败、失败、失败、失败,成功。”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逃亡故事,竟然叙述了整整50集!该剧刚播出没几天,观众就已经在网上纷纷指责其节奏太慢:“比起美剧《越狱》,不止慢了半拍,简直慢了三拍!”“演员说话、表演的节奏实在是太慢了,50集戏,等演员张嘴大概要20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张海峰整天撅着嘴,‘小猫’同志整天瞪着眼,说起话来都要一吞三吐……”有网友认为,该剧如果压缩到30集,效果可能好很多。

  对于《青盲》过于缓慢的节奏,不少网友还在网上发表“咆哮体”:“50集很长的,有木有!好不容易越狱5人组翻墙成功,各种鸡冻啊!但立即遭遇小分队追击而被押回去,有木有!好不容易找到排水管通路,为毛不能成功逃出一两个先给观众点儿信心?!好不容易挖好地道,居然换房间了!地道白挖了,有木有!各种绝望、各种崩溃、各种重复,有木有!结果、结果、结果新房间里居然有个现成的地道!各种继续挖,各种继续逃!狗血一筐一筐的有木有!”

  主创说法

  “内容并不存在冗长重复”

  《青盲》总导演杨文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0集的内容并不存在“冗长重复”一说。拍摄前,他们研究过观众的收视习惯,因此每隔几集就安排一个焦点话题,每四五集完成一个小任务。这样50集下来,剧中涉及的大小任务有十几个,观众在紧张、刺激中不会觉得重复和厌烦。

  “越狱题材一直比较符合老百姓的收视习惯——在一个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如何演绎出这么多勾心斗角?如何爆发出惊人潜力?这很吸引观众。《青盲》几乎所有戏份都是在监狱里完成的。”他说。

  观点二

  故事情节,似曾相识

  代号“青盲”的中共王牌特工张海峰,为了从国民党监狱白山馆里救出代号“小猫”的中共高级研究员刘明义,进行了一次营救行动……《青盲》的故事就由此展开。但是,观众很快发现,剧中情节和《越狱》、《肖申克的救赎》、《碟中谍》都有雷同之处。

  首先,“营救同志、挖洞越狱、男主角与女军医的微妙情愫、贪婪的狱监、鱼龙混杂的狱友”,对于美剧《越狱》中这些最核心的元素,观众无疑十分熟悉。《越狱》中,主人公迈克故意抢银行,只为进监狱救出自己的哥哥;《青盲》中,于和伟扮演的张海峰为了救“小猫”,也故意让自己入狱。此外,迈克越狱从医务室入手,而张海峰最开始也是打医务室的主意。还有,张海峰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越狱也是从挖洞开始,甚至连挖掘的方式也一模一样,都是用很小的器具挖出一条比深海隧道还具规模的逃亡通道,挖出来的土则在放风时偷偷抖落到小操场。

  主创说法

  “越狱元素难免雷同”

  对于“抄袭”的质疑,杨文军曾这样回应:“这些元素是越狱题材必需的,难免雷同。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不同的味道。如果这样也算抄袭,那当初是不是《越狱》抄袭《肖申克的救赎》?”

  杨文军承认,不管怎么做,都难免被扣上“抄袭”的帽子:“电影的进步就是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借鉴。没有理由说,越狱这两个字之前有人用了,我们就没法用。”

  为了突出不同,杨文军在《青盲》中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说,我们设计了江湖郎中郑小眼这个角色,他懂得配各种各样的药,而主人公在执行任务时就需要用到很多中药配方。这些东西,国外作品里肯定没有。另外,我们还加入了很多人性的东西,一些只有中国人才有的特殊情感。”

  观点三

  越狱手段,匪夷所思

  虽然《青盲》原著小说的作者张海帆曾是IT行业出身,编剧景旭枫同样是学理工科的,但剧情里还是出现了不少致命漏洞。其中,用松土从下面堵洞就是一个大破绽:“108房间的洞怎么能从下面堵上呢?那时没有水泥,只靠埋土,松土如何往上堵洞呢?”同时,张海峰麻利的做事风格也值得怀疑:“张海峰,你神得不可思议!你一抬手、一转身就放倒一大片,型过周润发,劲过李连杰!”

  更神乎其神的是《青盲》中用来越狱的各种“神器”。首先,张海峰在越狱工具里携带了一种叫“红崖菱”的种子。这种花配合一种名为“爬子”的虫,制成的药物可以让人产生类似癫痫的症状。此外,在营救“小猫”的计划中,张海峰必须去医务室偷一瓶名叫“收鼻水”的药水,这种药水与他带入的曼陀罗花和菖蒲相混合,就会产生一种学名为“三氯苯丙乙醛七元杂环”的药物,能够让看守昏迷。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些“红崖菱”、“爬子虫”、“收鼻水”、“蒙汗药的学名”、“24味药剂”等物质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纯属胡编乱造。

  主创说法

  “越狱手段取自真实事件”

  面对质疑,《青盲》原著小说作者张海帆坦言:“写书之初,我没有把《青盲》定位于谍战剧题材,更想把它定位于心理悬疑剧或传奇剧。剧中让人匪夷所思的越狱手段,其实取自真实事件。”

  他说:“我参考了史实,还接触到一些国外资料,其中一些越狱方法简直超乎大家的想象。比如,有犯人竟然用纸糊了一件衣服,刷上警服的颜色,晚上就穿着这身‘警服’企图逃出;还有人在厕所里挖坑……”

  另外,杨文军表示,“愚公移山般挖隧道”也是取自真实例子:“前不久,人们在渣滓洞下面发现一个未成形的隧道洞口,其实已经挖得很深了,就差那么一点点。这证明,当年通过挖洞出逃,是我们地下党员常用的手段。”

  (本版图片均为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