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源于内心的喜欢,只有真正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人才会竭尽全力、排除万难、朝着目标努力奋进。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
据报道,辽宁省实验学校六(2)班学生邓志奇最近成了全校皆知的名人。不是因为他考试第一名,也不是因为他参加竞赛获得了大奖,而是因为他痴迷于养螳螂、蝉等昆虫,并写出大量颇具专业性的观察日记,获得了“校长特别推荐奖”。
其实,在邓志奇刚开始养昆虫的时候,他的父母是极为反对的,认为他不务正业,玩虫子不仅耽误学习,而且经常让家里闹虫灾。然而,当父亲看到邓志奇写的观察日记《捕蝉记》、《螳螂饲养秘籍》时非常震惊,他彻底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全力支持儿子养昆虫,甚至还亲自为儿子的“大作”写了序。校长也高度评价了邓志奇,称“仿佛看到了少年法布尔”。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邓志奇这么幸运。据意大利《欧洲华人报》报道,近日,生活在米兰的一名12岁中国女孩因不想上学遭母亲殴打,女孩身上满是淤痕。女孩对上学不感兴趣,她母亲的做法是暴打,如果她的母亲能够以平静的心态,帮女儿培养学习兴趣,或者从女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引导女儿喜欢上学的话,效果要比暴打好得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形形色色的兴趣班,早已把孩子们的兴趣挤得“瘦骨嶙峋、弱不禁风”,做完老师留的作业,跟着父母东奔西跑学舞蹈,学画画,练英语口语,学数学……疲惫的孩子们丧失了基本的辨别能力,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剩下的只有逆反和焦躁。
孩子们只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成为摆在家长面前最大的问题。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让孩子们放飞理想,走出教室,到广阔的天地中接触自然,认识社会,拓宽视野,自由成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家长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