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雅琦 | |
核心提示
从早些年传唱的“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起炸药包”,到近来作业本上悄然出现的“人生目标:向钱看,向厚赚”等“潮人语录”,校园童谣正在发生一种值得关注的变化。
童言无忌,这些听起来“很酷”的灰色童谣,在孩子们以之取乐、释放压力、彰显个性的同时,也传递着消极、偏激、暴力和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极强,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些童谣如同大气中的PM2.5,在不经意间,污染着校园环境,侵蚀着孩子的心灵。
1 校园,灰色童谣为何“繁荣” 孩子宣泄不满、排遣压力的途径
今年35岁的王女士是北京市的白领,常和朋友用手机短信交流“段子”,因为新奇、好玩,“搞怪”的话成为枯燥平淡生活的调味品。但自从发现上小学的儿子作业本上印着“有钱人终成眷属”、“我不是个随便的人,随便起来不是人”后,她便不那么“淡定”了。王女士在儿子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转了转,发现印着新奇语录的本子深受孩子欢迎,被认为“很有个性”,如果看不懂这种“潮人潮语”,会被同学们视为“老土”。“孩子这么小,如果受到不良影响怎么办?” 虽然“勒令”儿子换了本子,王女士依旧感到不安和担忧。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数我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这首被改编的《真心英雄》,不少孩子唱得声情并茂。繁重的课业负担,严苛的老师家长,是灰色童谣不变的主题和攻击的靶心。比如“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童谣的调侃、幽默,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内心的无奈。一个10岁的孩子,每天家庭作业熬到晚上9点多,周末还要参加不同的辅导班,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字就是“累”和“烦”,一位小学老师说。升学考试压力沉重,校园中又没有相应的释放渠道,童谣就成了孩子们宣泄不满、排遣压抑情绪的途径。另外,除了上课就是考试的学习生活,也会让活泼好动的孩子感到枯燥乏味,这样一来,搞怪、好玩、顺口的童谣流行起来就不足为奇。“灰色童谣反映了孩子压力较大,不太善于正面发泄,就用这种方式消消气。大家哄然一笑,很是开心,这和成人的需求一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分析道。
2 德育,用什么占据孩子心灵 让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思
“灰色童谣中的那些话,如果说得多了,可能就会成为孩子的人生哲学,尤其是在他们性格、人生观未定型的时候。”卢勤说:“小时候记住的事可能会影响一生,孩子心中的英雄、榜样及信条非常重要。”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校园文化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带有“亚文化”性质的灰色童谣丝毫不容忽视。如何让孩子们远离弥漫着负面情绪的灰色童谣,回到阳光灿烂的轨道上来?有人建议,对“异味”童谣围追堵截,禁止传唱;也有人认为,童言无忌,要维护儿童说话的权利。
其实,一味地“堵”不能根治问题,没有原则地“放”更不行。也许《除草与种庄稼》的寓言可给人以启迪:一位哲学家把弟子带到旷野中,询问如何才能除掉杂草,弟子们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连根拔,可付诸实践总是收效甚微。一年之后,弟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杂草丛生的地方长满了谷子,杂草早已不见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心灵的“杂草”也是如此,面对“野火烧不尽”的灰色童谣,只有在孩子心田里种上美好的“庄稼”,让美德占据孩子心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孩子手里拿着东西,硬要是要不过来的,这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拿好东西跟他换,孩子才会放下不好的东西。”卢勤说。
可是,什么才是真正好的东西呢?曾有人士反思灰色童谣之弊,号召孩子们投入创作,并按成人标准选出其中佳作,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这些硬“挤”出来的应景之作让孩子大皱眉头,没人喜欢,很快便销声匿迹。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样的一幕并不罕见。庄严隆重的礼堂中,“向某某学习”的动员大会正在召开,孩子们正襟危坐,听着大人们讲着“要在学校掀起学习英雄的高潮”。接着,一位学生代表上台慷慨陈词,表明决心。最后,孩子们排起长龙在活动横幅上签名……活动结束了,隆重热烈的场面,激动人心的口号,新闻媒体的宣传,让人以为德育效果很不错。可私底下悄悄问几个孩子,孩子们却觉得“枯燥乏味”,“不来又不行,不然就会被扣上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求上进的帽子”。原来,一厢情愿的德育方式,叩不开孩子的心扉。
3 对策,儿童文化如何发力 好的校园就是一部多彩教科书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这首传唱至今的童谣,也许没有多少主旋律意味,但因其妙趣横生、朗朗上口,深受孩子喜爱。近年来,我国童谣创作队伍日渐萎缩,“小老鼠”这样能够广为流传的童谣难得再见,一些说教意味过浓、缺少童趣的童谣常常“有意义”而“没意思”,很难流传。
优秀童谣的匮乏为灰色童谣提供了生长空间,因为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们等不及大人创作了,干脆自己创作或修改前人的作品。在“阳光童谣”与“灰色童谣”的争夺战中,儿童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呼唤作家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东西,产出越来越多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作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式教育。
在一些童谣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创造力。譬如校园中流传的《沁园春·考试》,“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欲与考官试比高……”生动形象,尽管“灰色”,但透着作者的聪明劲儿。“学校生活单调,孩子们自娱自乐、开心的机会太少。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尽情发挥的舞台,组织有趣的活动、课程、节目等,展示他们的幽默和快乐。”卢勤说。
让阳光照亮校园童谣,让童谣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明天才会更加充满希望!
相关链接
民间童谣
1.新年到,新年到,提花灯,看花炮。小娃娃,长一岁,走路不用妈妈抱。
2.小剪刀,张嘴巴,不吃鱼,不吃虾,爱吃娃娃的长指甲。
3. 小弟弟,上街去,买了两块巧克力。一块留给自己吃,一块送到妈嘴里。
4. 我的小鼓咚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下,我的小鼓:咚、咚、咚。哎哟哟,这不行,宝宝睡在小床中,我的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
5. 一只小鸡叽叽叽;两只小狗汪汪汪;三只绵羊咩咩咩;四只老鼠吱吱吱;五只鹁鸪咕咕咕;六只青蛙咯咯咯;七只蟋蟀唧唧唧;八只小鸭嘎嘎嘎;九只斑鸠啾啾啾。
6. 两只小猫,上山偷桃,一只上树,一只放哨。听见狗叫,汪汪汪汪,下来就跑,被狗赶上,一顿好咬。咬去皮,咬去毛,咬去两个尾巴梢,疼得小猫“喵喵喵”。
7. 千颗星,万颗星,点点星,点点明,一闪一闪亮晶晶,闪闪烁烁数不清。
8. 你出手,我出手,小拇指头拉钩钩。拉钩钩,拉钩钩,咱们都是好朋友。
9. 雪老头,做年糕,磨了粉,往下倒,倒在地上,大家都不要。
10. 小朋友,起得早,一二三四做早操,先学鸟儿飞,再学马儿跑,天天做操身体好。
11. 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拉大锯,扯大锯,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宝宝,快长大。
12. 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两个食指变公鸡,斗一斗。两个小指钩一钩,做朋友。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13.北风吹,雪花飘,堆雪人,真热闹。两个胡桃当眼珠,辣椒鼻子朝上翘。太阳不出它微笑,太阳出来它没了。
14.小鸡怎么笑:“叽叽叽!”鸭子怎么笑:“嘎嘎嘎!”青蛙怎么笑:“呱呱呱!”娃娃怎么笑:“哈哈哈!”
15.排好队,向前走,做什么?去洗手。小肥皂,给我擦擦手;自来水,给我冲冲手;小毛巾,给我揩揩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
16.雪花、冰花、蜡梅花,喜鹊飞来叫喳喳,叫弟弟,叫妹妹,都是爸爸的小宝贝,过了新年长一岁。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