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牡丹对洛阳情有独钟,因此也叫“洛阳花”。
洛阳气候宜于牡丹生长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是欧阳修的名句,出自长诗《洛阳牡丹图》。鉴于这诗句已被引用得太多,写牡丹生长的自然条件时,本想换一句话,但怎么看都不如“洛阳地脉花最宜”来得现成和自然,那就还是它了。
洛阳是中国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邙山在古代又称凤凰山,“凤凰山牡丹”简称凤丹牡丹。汉代就有凤丹牡丹的药用记载,距今已1900年。2007年4月,经众多专家论证,认定洛阳邙山为我国野生牡丹最主要的发源地。位于洛阳国家牡丹园内的“凤丹牡丹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存的数量最多的“千年牡丹群”。
牡丹如此钟情洛阳,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洛阳自古为“天下之中”,气候基本与我国二十四节气同步,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非常符合牡丹生长的周期特性。立春时节,牡丹萌芽欲绽,洛阳的平均气温已回升到0℃以上;谷雨时节,牡丹进入自然开花期,洛阳的气温稳定在17℃左右;洛阳夏季不像南方那样湿热,冬季不像北方那样干冷,有利于牡丹的越夏和冬眠。伊洛平原由黄河、洛河、伊河等多条河流冲积而成,土地肥沃,也为牡丹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
欧阳修诗中的“地脉”,其实不单指自然条件,也指“地气”与“王气”。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在这里生活过上百位帝王,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园林、园艺水平十分高超,唐代洛阳就有了栽培牡丹的成熟经验。因此,野生牡丹自隋炀帝时进入洛阳“西苑”后,就变得风光无限了。
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
很多人尤其是园林工作者发现,洛阳这个地方很特别:牡丹在这里长得好好的,一到外地就会慢慢退化,至少花朵没过去大而艳了;外地的牡丹本来貌不惊人,一到洛阳就变得“容光焕发”,比原来漂亮了许多。
古人也说,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那么,洛阳土究竟藏着什么样的魔力?2004年,洛阳市地矿局和省地质调查院经过对560平方公里土壤的考察,发现洛阳一带的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锰、铜、锌、钼元素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锰的含量是其他地区平均含量的20多倍。这些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促进叶绿素、糖类、酶类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
洛阳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何以如此丰富?这是因为伊洛流域广泛分布着古老火山岩,这些火山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冲积,形成了洛阳适宜农作物种植尤其是花卉种植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不管是“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还是“洛阳地脉花最宜”,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洛阳牡丹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加上历代园艺大师的巧植善种,名品频出,享誉天下。每年4月,洛阳城花如海、人如潮,中外游人共赏天香国色。近年来,我市还专门建了高山牡丹园、晚开牡丹园等,延长牡丹自然花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牡丹的四季开放。如今,洛阳牡丹已有红、黄、紫、绿、白、黑等九大色系10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