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牡丹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从病西施 到名牡丹
盆盎几架间,四时赏牡丹
牡丹花会大事记
◆牡丹诗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牡丹盆景
盆盎几架间,四时赏牡丹
□记者 张广英
  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而牡丹盆景的出现,是牡丹观赏中的一个亮点。

  牡丹盆景,四时可赏

  每年4月,洛城牡丹飘香,赏花人如潮涌。可惜花开之后总有花落,不免令人惆怅。有人便想:如果能把牡丹放置案头,无论冬夏晨昏,四时皆可赏玩,该有多好!牡丹盆景让人们实现了这个愿望。

  “盆景”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盘余事》一书中,简单来说,就是将自然景观浓缩于小小的盆器中。这种艺术为中国首创,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1972年在陕西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墓(建于公元706年)甬道东壁上,绘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画,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盆景的“记录”。

  唐宋时期,我国盆景艺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留下了大量关于盆景的诗篇。宋代晁补之《和东坡先生梅花三首》中,就有“落身曲蘖盆盎里,晨坐对花无酒温”的诗句。作为盆栽技术与造型艺术的巧妙结合,盆景与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传统艺术齐名,一向被人们喻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牡丹盆景仍以观花为主,但打破了千百年来人们单纯观花的习惯,四时之间,牡丹的干、叶、芽、根等皆可观赏。比如牡丹的枝干经过造型处理,或挺或悬,或卧或斜,有古松、老梅之态,极富观赏性。牡丹叶的颜色也可四季变化,春天时为绿色,到了秋天,则“层林尽染”,呈现出黄、红、紫等色。牡丹的根经露根处理后,也是盘根错节,有无穷的意韵。

  牡丹盆景,诗情画意

  牡丹盆景是无声的牡丹诗、立体的牡丹画。人们把雍容华贵的牡丹和传统的山水盆景组合在一起,加上考究的盆盎几架,就可以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给牡丹盆景加上恰当而富有诗意的题名,可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而洛阳是牡丹花都,历代关于牡丹的传说、典故及诗歌数不胜数,都可为牡丹盆景增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倾力打造牡丹盆景,出现不少佳作。如牡丹盆景“国色天香”,曾荣获1985年第二届河南省盆景艺术评比展览奖。该作品采用附石式,在一长方形浅紫砂盆中,立以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石边几枝牡丹穿石孔而过,枝干苍老虬劲,枝头数朵牡丹盛开,石根处两朵牡丹含苞待放。整个作品层次分明,构图完美,画面清新,宛如一幅大写意“丹石图”古画。

  牡丹盆景“唐宋遗韵”,曾在198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展览优秀作品奖。该作品采用独干式造型方法,在一圆形小底的紫砂金钟盆中,植一株造型挺拔的牡丹,枝头花开正盛,牡丹枝叶洒脱,层次分明,主干粗壮,根部裸露,宛如千年古木。根旁有一卧石,石边遍布青苔,盆下配以唐三彩仿古牡丹图案茶几,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老城区邙山镇村民杨昆长年钻研牡丹盆景,也有作品多次获奖。

  为更好地发展牡丹盆景,我市西苑公园还专门开辟了盆景牡丹园,以盆景艺术的手法,精选二乔、赵粉、洛阳红等品种牡丹,加上河石等盆景素材,使雍容华贵的牡丹更具魅力,赢得了无数游客赞誉,成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牡丹观赏的一个亮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