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的小朋友在拍皮球。 |
|
5月底,教育部网站全文发布了《3岁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岁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旨在引导老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岁至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市实验幼儿园园长金巧玲说,这个《指南》发布得非常及时,老师和家长只有了解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1 “慢半拍”的孩子后来居上
金巧玲介绍,市实验幼儿园通过不断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发现,从该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刚上小学时,因为没有接受过“小学化”教育,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但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他们思路开阔,接受新知识能力强,举手发言积极,敢于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很受老师喜欢。
孩子们的这些表现,跟在幼儿园期间,接受符合其年龄特点和生长规律的教育关系很大,老师们普遍这样认为。
至于老师反映的该幼儿园“毕业生”存在的一些不足,金巧玲表示,他们将在大班学生毕业前夕,进行“节点教育”,让孩子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比如,让大班老师去听小学老师的课,组织大班孩子去小学参观,看小学生如何上课与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
2 在玩游戏中认知和学习
市实验幼儿园书记李辉说,家长应转变一下观念,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就是去学习的,每天要会认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古诗、会做几道数学题。
上幼儿园的孩子,思维很直观,抽象的教学对孩子来说,效果并不好。
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养成了哪些好习惯,具备了哪些好品质,比如自信自尊、团结协作、喜欢锻炼、勇敢坚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玩游戏,孩子能学到很多东西。
根据年龄特点,市实验幼儿园将钻、爬、拍球等游戏项目作为中、小班孩子每天必玩的游戏;大班孩子除了玩这些游戏外,还要学会玩呼啦圈。
为了促进孩子对社会的认知,教室里还设立了小“医院”、小“理发店”。谁的头发长了,需要理发,“理发师”就会很认真地帮他洗头、“理发”。谁“生病了”,同伴会搀扶着他走进“医院”,然后医生、护士手忙脚乱地开始“听诊”、“喂药”、“打针”……
这些游戏让孩子们具备了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当他们真的生病走进医院的时候,对医院、医生不再有恐惧感了,因为他们在幼儿园已有过体验。
3 常登台的孩子更有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主角。”金巧玲说,只要园里组织活动,她就要求全园近800个孩子都要上。
他们组织演出活动时,提倡全班孩子一起上台演出。虽然排练时老师比较辛苦,但老师的辛苦换来的是孩子的自信。
每周一升旗,升旗手全部由孩子担任,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升旗手,这种自豪感会让孩子铭记一生。
给孩子留面子,关注心理健康。哪个孩子不小心尿湿了裤子,老师会悄悄把孩子拉在一边,帮他换好裤子,并安慰说:“没关系,老师小时候也尿过裤子。”
采访感悟:幼儿教育要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如果提前进行超越幼儿学习能力的教育,就好比让孩子踮起脚走路,踮着脚尖走路的孩子可能暂时会比其他的孩子高一点,但他们能走多快,能走多远?知识学得早,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