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2版:突围之路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突围之路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强力提升旅游产业,促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突围之路
  题字 林基建
  ■编者按

  5月18日,大型系列策划报道《突围之路——强力提升旅游产业,促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在本报推出以来,在全市上下产生了强烈反响,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一个多月来,围绕10个相关话题,专家学者、业内人士、读者和网友踊跃建言献策,真知灼见给人启迪,真心诚意令人感动。

  为了重温其中的精辟观点、精彩建议、精华经验,本报特对《专家声音》栏目进行回顾和摘编,分为上下篇,于今明两日推出,敬请关注。

  观点集萃

  论旅游突围 专家有良策(上)

  话题一:旅游名城,该有怎样的“国际范儿”?

  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安锋: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能盲目跟风,首先应有比对的目标,了解国外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先进经验。另外,挖掘自身优势,找准自身特色,是把洛阳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关键。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席升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想要扩大我市旅游的品牌影响力,我们要找出洛阳与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让西方人看到洛阳与他们的共通文化或者元素,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才能更好地推介自己,也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话题二:洛阳旅游,资源如何变产品?

  市委宣传部纪律检查员李铁林: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大遗址保护开发利用为重点,推出都城遗址游、博物馆游、墓葬碑碣游等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产品。要努力创作影视动漫精品,精心打造演艺戏剧节目,将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时尚元素。

  洛阳师范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韩学伟:我们要对洛阳旅游资源进行正确的分类与评估,然后针对客源市场的特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地位、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阶段,从而提出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式和市场营销策略,制订出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

  话题三:历史文化,如何“扛鼎”洛阳旅游?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阳光:我市应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拉长产业链,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促进娱乐休闲等一系列旅游产业的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旅游系主任孙艳红:洛阳作为“三教祖庭”,应该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编排组合、整体打包,提倡文化创意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历史资源与文化创意相连,通过“老”带“新”,使更多优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走进人们的视野。

  话题四:龙头项目建设,如何为未来创造“文物”?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刘玉来:洛阳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推出一些龙头旅游项目,选准洛阳历史上几个突出的历史时期、几个特色的历史事件,从而突出洛阳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要注意历史阶段的连贯性和历史事件的单元性。破解资金难题可通过多种途径,既要有财政投入,又要动员民间资本,特别需要发动、动员热爱历史文化的企业家投资。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赵社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干好这个工程,除了依靠我们的优势历史文化资源谋划一些大项目外,还要从长远着手,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设施,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好的建设氛围,为一些有实力的个人或企业搭建投资平台,吸引他们一起投身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话题五:旅游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得更合理?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主任秦艳培: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要与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相适应,一定要保证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规模和速度。从产业供给出发,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包括旅游业生产力六要素的改善,即吃(旅游餐饮)、住(宾馆住宿)、行(交通)、游(景观旅游)、购(旅游商品)、娱(娱乐休闲)。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市政协委员郭爱和:“牡丹搭台,经贸唱戏”给洛阳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而易见,不过,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只有一张“牡丹牌”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开发更多能够代表洛阳形象的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留住游客。洛阳在12个月里,要月月都能有像牡丹文化节那样叫得响、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