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杜审言:恃才傲物的“老顽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杜审言:恃才傲物的“老顽童”
□记者 张广英 实习生 王励晴 文/图
    在唐代诗人中,杜审言的名气不算大,至少比不过他的孙子杜甫。不过,杜甫对自己的爷爷倒是很崇拜,常说“吾祖诗冠古”。

    才华横溢的杜审言性格狂傲,喜欢吹牛,至死不改。他去世后葬在偃师首阳山前,后迁至位于杜楼村的杜甫墓园,原墓已不存。

    自恃才高人放诞

    杜审言,洛州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出生于公元645年前后。他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后,才华出众,“雅善五言,尤工书翰”。但是,与诗歌和书法上的成就相比,他骨子里的狂傲自负更是“天下无敌”,有时简直能把牛吹上天。

    杜审言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这四大才子水平差不多,杜审言却只佩服崔融,对苏味道十分瞧不起。

    当时,苏味道任天官侍郎(即吏部侍郎),是杜审言的上司。在考评官员时,杜审言负责在文书上写判词,然后送苏味道定夺。他工作倒也踏实,只是写完判词出来,马上对别人说:“味道必死。”听的人大惊失色,忙问怎么回事,他说:“彼见吾判,且羞死。”意思是说,我的判词写得那么好,苏味道一见,自愧弗如,肯定会羞死啊!

    看看,这就是杜审言的说话风格。他喜欢在嘴上占别人的便宜,虽然大多数时候只是调侃,但也够伤人的。还好,苏味道没那么小心眼儿,对此只是一笑置之。

    后来,苏味道两度官至宰相,位极人臣。虽然他没有多大担当,做什么事情都“模棱持其两端可也”,被人称为“苏模棱”,仕途却比杜审言顺多了。老杜很有才华,却亏在过于率真,喜欢吹牛,只图贬损别人过嘴瘾,难免不招人待见。因此,“文章四友”中的其他三人都升官了,杜审言还是当着他的洛阳丞,一直在“基层”晃荡。

    尽管如此,这也不耽误老杜使用“精神胜利法”。他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这是成语“衙官屈宋”的出处。什么意思呢?我写文章,屈原、宋玉只配打下手;我玩书法,王羲之见了都得认输。乖乖!这口气也太大了吧?人们听得面面相觑,当然谁也不会当真,只觉得这人真敢吹牛皮。你想啊,直到现在提起屈原、宋玉、王羲之,还是妇孺皆知,杜审言的知名度呢?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难怪史书中评价他“其矜诞类此”。

    杜审言人虽放诞,却也在乎功名。从他早期在长安怀念洛阳的一首《春日京中有怀》诗中,我们还能读到他怀才不遇的郁闷: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后来人们认为,从艺术角度来说,这是初唐七言律诗中出类拔萃的一首。可见,杜审言的骄傲确实是有资本的。

    因言致祸失爱子

    杜审言自公元670年考中进士后,一直“以傲世见疾”,在洛阳丞之类的位置上一干多年,未能升迁。

    公元698年前后,他因得罪权贵,又被贬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13岁的次子杜并随行。按理说,吃一堑就该长一智,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是不是该收敛一些了?老杜却不,还是狂得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别人不爱听?随他的便。

    这样,他很快就把同僚们得罪光了。司户郭若讷对杜审言怀恨在心,到司马周季重(一作“童”)那里告他的黑状。周季重正看杜审言不顺眼,两人一合计,干脆罗织一个罪名,将他定为死罪,下了大狱。老杜多冤枉啊!可惜在那里没有人替他说话。

    眼看“一代巨星”杜审言就要不明不白地死在这里,关键时刻,他的儿子杜并出场了。杜并公元686年生于京兆杜陵,年纪不大,却天资聪颖,老成持重,“日诵万言,犹精翰墨”。更难得的是,这个孩子非常孝顺。8岁那年母亲去世,他就“不胜其哀,每号哭涕泪中有血”,受到族人赞扬。现在父亲遭难,他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也是周季重太大意。眼看就要除掉杜审言这颗眼中钉了,他心中畅快,决定在家里大摆宴席,提前庆祝一下。这个情况被杜并打听到了,他不声不响地揣了一把利刃潜入周家,埋伏在角落里等候时机。眼看周季重喝得高兴,毫无防备,他冲上去一通猛刺,将仇人刺成重伤,自己也被当场砍死。

    周季重很快也不治身亡。临死时,他懊悔地说:“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误我。”意思是说,我竟不知道杜审言有这么孝顺的儿子,郭若讷害人不浅啊!

    这事闹得太大,朝野震惊。杜审言的命保住了,却因此被免官回到洛阳,三年后将儿子安葬在“建春门东五里”,杜并也成了舍身救父的英雄,轻易不出手的著名文人苏颋(tǐng)主动为他写了墓志铭。20世纪20年代,杜并墓志在洛阳出土。

    女皇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后,将杜审言召入京师,为他平了反,准备重新给他官做,并问他欢喜不欢喜。老杜痛失爱子不久,心还在滴血,何来欢喜?但他还是强颜欢笑,拜谢圣恩,并赋《欢喜诗》一首呈上。

    老杜这首诗,不用说写得非常好。武则天对他十分欣赏,遂授著作佐郎。后又升至膳部员外郎。可以说,这是杜并用生命为父亲换来的机遇。可惜,因与张易之兄弟往来,中宗即位后,杜审言又被流放到偏远之地。

    狂傲本性终难移

    朝廷这次流放官员,是针对讨好过张易之兄弟的御用文人的,李峤、崔融、苏味道、宋之问、沈佺期等都在其中,并非针对杜审言一人。公元708年,经过短时间的流放,这些人又被召回。杜审言被授予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上任不久就因病去世,终年64岁。

    也许有人会问,经过这些人生变故,杜审言的性格可有改变?答案是否定的。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杜把他的狂傲本色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据记载,杜审言临终时,他的好友宋之问、武平一前来探视。两人本来要落泪了,老杜却调侃了几句,让他们再也感伤不起来。他是这样说的:“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也。”意思是说,上天害得我这么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有我在世一天,你们就一天不得出头。现在我要死了,你们应该高兴才是,只可惜没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能接替我啊!

    可见这人真是没救了,到死还在逞口舌之快。不知宋之问当时是怎么想的,估计也和苏味道一样,没法和他计较。因为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杜审言虽然狂傲,本质上却是一个“老顽童”,城府不深。大多数时候,他是用吹牛来掩盖现实中的失意,让自己活得更有趣些。这又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

    杜审言一生有四个儿女,其中一儿名杜闲。在他去世两年后,杜闲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杜甫。如果老杜知道这个孙子将来会被人称为“诗圣”,名气远超自己,不知会感到失落还是高兴,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更有吹牛的资本了!

    杜甫与爷爷杜审言的性格有些相像,对爷爷的诗歌成就也十分推崇,自负地说“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说起来,杜审言的诗倒也当得起这赞誉。他曾在流放期间写下五言律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公式。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这首诗构思新颖,律调谨严,被明代胡应麟推为唐人五言律诗第一。事实上,杜审言是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者之一,他留下的诗作虽不多,成就却有目共睹。好友宋之问曾评价他的诗文“其含润也,若和风欲曙,摇露气于春林;其秉艳也,似凉雨半晴,悬日光于秋水”,将他与“初唐四杰”并列。

    杜审言去世后,葬于偃师首阳山前祖茔。过了100余年,杜甫的遗骨也归葬这里,与祖父相伴。

    日前,我们来到位于偃师市城关镇杜楼村的城关三中(原杜楼中学),杜甫墓园就在校内,杜审言墓也在里边。据当地人讲,首阳山电厂修运煤专线时,将杜审言墓迁到了这里,现在关于他的痕迹,似乎只有那一通新立的石碑了。

    杜审言墓寻古小贴士

    自驾车、骑自行车线路:从瀍河回族区启明北路与310国道交叉口出发,沿310国道向东走约22公里,即可到达前杜楼村。城关三中位于该村,杜审言墓就在校园内的杜甫墓园中。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