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一些政治人物和学者在国际交往中,总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豪,然而,那些以严谨著称的国际知名史学家,根本不承认这一传说似的说法,因为国际上对文明古国判断的基本标准是文字、国家形态和年代世系表。
直到1996年,中国国务院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聚集了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这一工程在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
尽管如此,国际国内仍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异议。然而,不管怎么说,中国终于有了一张夏商以来的历史年代表,中国的历史终于可以推延到公元前2070年,初步证明中国的文明史可以不间断延续4000多年。
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可以计算出夏代建都洛阳历4王,约123年;商代建都洛阳历9王,约203年;西周洛阳和西安并为都城268年。十三朝建都洛阳共约1529年,经历97位帝王(夏商都洛的年限尚有疑问)。
笔者认为,中国有许多历史名城, 洛阳当之无愧名列其中。因为在已经走过的几千年中,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章、典籍大都出自洛阳或与洛阳密切相关;宋朝以前,中国的著名历史人物很多与洛阳有关。洛阳的兴衰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
号称中国正史的“二十五史”,上起于传说中的黄帝以至夏商周三代,下止于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清王朝宣统帝(1912年),这部由历代著名史学家精心编撰的纪传体史书,总数达3296卷。有人计算过,在这部历史巨著中,古人实际用字26900741个,“洛阳”出现3063次(其中“雒阳”出现385次),加上历代在洛阳建都的都城名称,如“斟鄩”、“西亳”、“洛邑”、“成周”、“东都”、“京洛”、“东京”、“洛京”、“中京”、“西京”、“西都”、“神都”等,“洛阳”及其别称总计出现3549次;“洛阳”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东都”,仅新旧唐书就出现1762次。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没有任何一座古都可与洛阳相比,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洛阳,可谓千年帝都,人文圣城!
十三朝都洛年代备查表
夏 太康、仲康、相
(都洛70年)
桀 (都洛53年)
商 大乙、卜丙、仲壬、
大甲、沃丁、大庚、
小甲、雍己、大戊都洛
203年
西周 约公元前
1038-前770年
(都洛邑268年)
东周 公元前
770-前221年
东汉 公元25-220年
曹魏 公元220-264年
西晋 公元265-316年
北魏 公元386-534年
(以上均建都于白马寺汉魏故城)
隋 公元581-617年
唐 公元618-907年
后梁 公元907-922年
后唐 公元923-936年
后晋 公元937年
(以上均建都于隋唐故城)
共计1529年(夏商都洛年限尚有疑问)(摘自《洛阳这百年》 紫城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