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期讲到清末民国时期洛阳的商业概况,本期介绍民国时期洛阳的服务业发展情况。
1910年,洛阳县城内福记理发店开业。该理发店的开业标志着辫子时代的结束。
清朝末年,中国掀起了一场剪辫子运动,此运动首先从新加坡开始。由于南洋华人较多,与西方的交流也多,西方的思想传入新加坡,因此南洋的华人开始剪辫子。与此同时,日本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也传入日本,清末在日本的华人也兴起了剪辫子运动。洛阳最早剪辫子的是清朝末代进士杨源懋。偃师官庄的杨家剪辫子后,附近村民多有效仿。
1911年,洛阳人郑占鳌在正华门自家宅院内建造天福澡堂。福记理发店、天福澡堂可称得上是现代洛阳理发、服务业的鼻祖。
1915年,洛阳慈幼院院长郭方武在西大街成立恒大照相馆,这是洛阳最早开办的照相馆。
民国初年,洛阳盗墓成风,全国古董商齐聚洛阳收文物,火车站一带的中、高档旅社都住满了古董商。民国期间,洛阳比较有名气的旅社有“大金台”“中国”“中州”“豫西”“中西”等,其中坐落在老城东新安街的大金台旅馆,曾是洛阳最高级的旅馆。
洋教基督教内地会、基督教信义会、基督教加拿大大差会,在洛阳城里的北大街、大众街、中山东街建礼拜堂,由洋人传教,发展教徒近万人。
1920年9月,吴佩孚以直鲁豫巡阅副使的身份进驻洛阳,以西工为练兵基地,企图武力统一中国。
直到1924年12月吴被迫离开洛阳,他前后经营洛阳4年有余。其间,河南府火车站一带服务业有了很大发展,新建饭店、旅社、理发店、百货铺、照相馆等三四十家。铁路成就了火车站一带的繁荣,南关和三复街一带商业从此萧条,大部分货栈向火车站附近转移,这里成了洛阳繁华的商业中心。
当时洛阳城内的街道,按方位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大街以十字街为中心,有80多条大小街,20多条胡同。当时洛阳街市上流传有洛阳四大商家,分别为东关高理财家(古董商)、西关梁鸿涛(梁财神)家(商业)、北关寇家(商业)、南关张蒂财家(商业)。当时有此一说:东关十家高家不如西关梁家一家,西关十家梁家不如北关寇家一家,北关十家寇家不如南关张家一家。
洛阳四大城门上成了茶馆和赌场,妓女也开始活跃起来。城中开封帮和怀庆帮有牌照的,大都在老集和县前街旅店包房招待官员、商人;本地野妓暗娼聚集在火车站酸崖沟(新安西街)刘家大院(简易客栈),晚上偷偷接客。1921年,开封、怀庆妓女拥进洛阳站,在同春、南京旅店和吉庆里、新华里租旅社房间接客;1929年,苏州、杭州一带的妓女成群来到洛阳站,组成了“苏州帮”“扬州帮”。“九龙台”明是茶馆,暗是妓院和大烟馆。
民国时期,洛阳最大的饭庄是京都万景楼饭庄,由洛阳南关人董寿山开办。
吴佩孚、张治公、刘镇华以及后来的国民党的要人张学良、刘峙等在洛阳时,都经常在这里宴请宾客。
抗战时期,蒋介石、朱德、彭德怀也都光顾过,可见其名气甚大,生意兴隆。当时还有“仙景楼”“天景楼”“华北楼”“明月楼”“春发楼”“景阳楼”“福顺楼”等,也都是名噪一时的大饭店。北洋军阀吴佩孚驻扎洛阳时期,西大街有一个欧亚饭店,南新安街路东有一个洛都饭店,专门经营西餐供外国人享用。
(摘自《洛阳这百年》 紫城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