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让制度关爱抚慰 “失独”家庭的创伤
公众人物的“微表情”也是责任
“拼爹”拼掉的是社会公平感
艾滋病感染者的隐私权该如何保护?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观潮
公众人物的“微表情”也是责任
□本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新闻背景】 13日晚,中国社科院教授唐钧做客央视《新闻1+1》栏目解读两起民工冻死事件。节目过程中,唐钧面带笑容,被网友批为“冷血无情”。昨天,唐钧表示,他平时的面相就是这样,做节目时未刻意注意自己的表情。(12月16日《京华时报》)

    中国自古有言:“人有殇,不歌于侧;人有喜,不泣于旁。”一期悲天悯人的节目,因为参与嘉宾表情轻松,而令受众深有受伤之感。话说回来,教授其实也挺无辜:一是“非专业演员”,还得天衣无缝地配合宏大主题,确实够为难;二是其谈论的是具体政策,也并不是在谈论民工生死,摆“苦瓜脸”有无必要?好在,当事人也算虚怀若谷,在微博上一再向民众致歉。

    争议也许并不在于“笑评民工冻死”事件的解读方式,而是公共事件中,公众人物究竟有无“表情责任”?

    有几件事情,可以组合式阅读:一是伊春空难后,一段视频仍在网络流传:在空难伤员被抬上飞机后,一名前来处理善后事宜的某领导笑容满面地与6名警察合影。此事曝光后,舆论哗然。二是不久前,陕西一官员在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新华社记者拍照上网,而招致网友不满,随后该官员也因微笑牵出贪腐嫌疑而“温柔下岗”。

    当然,在矿难或震灾中爆出的不合时宜的“笑意”更不胜枚举,而招致民众的诟病也俯拾即是。

    美国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在《假象》一书中说,人类自古就会观察微表情,识别谎言。察言观色也好,相由心生也罢,说的都是借助一个人的情绪表达,而窥见其内心的情绪立场。回到具体情境中来,也许当事人天生一副笑脸,在天灾人祸面前也没法妥帖表达出内心良善的情绪,但于公众而言,只能借助一般的逻辑,推断出幸灾乐祸或冷血无情的感觉。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官员也好、学者也罢,都是掌控一定话语权的群体,他们在表达内容的时候,真实的表情往往会左右政策走向、制度设计,如果没有一种健康的权力伦理兜底,那么,弱势群体的权益很可能在这种漠然与冷血中被践踏——与其说公众考究的是表情,不如说是担心这样的表情伤害了特定人群。

    二是在公共舆论场,价值取向即意味着责任。在“民工冻死”事件上,地方部门的失职嫌疑呼之欲出,无论制度是如何“轻松”,都无法规避人命至上的“沉重”。我们希望专家学者能与民众一样有着基本公序良俗之上的表情判断,并形成理性的压力,倒逼公共事件的解决。微笑自然不可怕,怕的是与微笑一脉相承的价值判断。这样的判断,会否有推卸、甚至规避责任的嫌疑呢?

    我们可以原谅个别专家“笑不由心”的表情,但不能原谅在公共议题的探讨中,漠视“表情责任”的思维,或者“表错情”也无所谓的诡辩。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