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雅琦 |
|
【新闻背景】 教育部日前下发了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老师和学校还要帮助学生积极应对考试压力,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12月24日《新京报》)
有人说,要心理健康,还要正确对待异性交往,这比“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还难。
中学阶段,每日吟诵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追着各种美女帅哥明星,还得“内心纯洁”随时能躲避丘比特的神箭——这般分裂,“技术含量”真不低。
这些年,为了让孩子“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大人们花的心思真不少。要求女生在与男生接触时应保持多少厘米的“标准距离”,这两年在各地各校都不少见。多少厘米不重要,重要的是亲密要当心,爱情要禁绝。
既然是心理健康的“纲要”,且明确提出要“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换言之,“不正确”或者“不知道”的,似乎就不能站在“心理健康”的队列里了。
关于“友谊和爱情”,别说孩子分不清,大人的烦恼还少吗?有时候,分不清也许是好事,万一这难以琢磨的标准在孩子心里稍稍偏了,孩子错把友谊当成爱情,该咋办?
真正可怕的恐怕不是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边界,认识到虚伪的友谊远不如澄澈的爱情,是不是更有价值?
最该教给孩子们的,也许恰恰是一直为我们所忽略的两个东西:一是真实与善良的本性,二是对感情负责的担当。
友情也好,爱情也罢,其实只要不沉溺,不偏激,付诸真诚,都是美好而值得珍视的存在。而在这个纷扰繁杂的尘世,繁花落尽,千帆过尽之后,唯有尽责尽心的感情,可以被称为“永恒”。
我们从小就该告诉孩子:对待感情的姿态,远比技术化挑挑拣拣的“本领”更重要。
“纲要”让人觉得,友谊是红色的,红得耀眼;而早来的爱情却是粉色的,暧昧而易生出绯闻。但什么时候的爱情是美好的、纤尘不染的,谁又能说得清呢?
早恋的,未必心理不健康;分得清友谊与爱情的,未必就真的很高尚。教育这回事,真该从俯视众生的高处下来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