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哄抢来的腊八粥难香甜
个人档案 绝非鸡肋
制度不发力 “烂尾新闻”难绝
双户籍造假岂能“不影响财产归属”
动静小的环保烟花,您认可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1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观潮
制度不发力 “烂尾新闻”难绝
□本报新闻观察员 洛谭
    【新闻背景】 山体滑坡、矿难瞒报、塑化剂、速生鸡……一起起牵动老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雾里看花,最后成为“烂尾新闻”。(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在传播方式越来越先进的当下,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很明白这个道理:避而不谈,埋头当鸵鸟,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问题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习惯在狡黠的“回应”后,继之以“拖”。

    他们把“热回应”当成应对公共危机的技巧,相信很快会有新的热点来吸引公众的眼球,根本没打算在“回应”后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公众只看到表态,看不到后续;只看到道歉,看不到问责;只看到调查,看不到真相。

    “热回应冷处理”,久而久之,公众等候的善意被透支,盼公正得实现的热望被浇灭,被愚弄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政府的公信力无疑将大打折扣。

    当然,打马虎眼的政府和官员也明白,老百姓不是傻子,忘性没那么大。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知道,“回应”之后,严谨的调查和信息公开、严肃的处理和问责到位,并不是必然要跟进的。

    这就涉及一个根本的问题——社会的监督、民间的参与,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从现实看来,在很多时候,民意无疑与不少行政力量得以发挥有直接的关系。但如果想让舆论压力与行政压力紧密挂钩,制度不可或缺。

    假如在应对公共事件的问题上,社会的监督与政府的行动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互动,新闻就不会再“烂尾”,舆论中常见的阴谋论就会没有市场,参与监督者也不会非理性地“把事情搞大求关注”。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