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8日下午,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结束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接受了媒体采访。在被问及“怎么看待现行高考的地域不公”时,袁贵仁表示,现行高考制度没有地域不公。(3月9日新华网)
如说现行高考制度没有地域不公,不少人疑惑了:那考生为啥都想去北京、上海高考?在洛阳参加异地高考报名的考生为啥扳着指头都能数过来?
道理很简单:同样的分数,在洛阳只能上三本,在北京也许能上重点!
袁贵仁用数据支撑自己的说法:经过近10年努力,各地录取率已大体相当,最低的省已达67%,全国平均数在70%以上。
但很显然,河南、山东录取比例的“含金量”能与京沪考生相比吗?河南考生、山东考生被北大、清华等39所“985”国家重点大学录取的比例能与京沪考生相比吗?
比“地域不公”更可怕的是否认这个事实——教育部部长的表态,会让众多家长和考生担忧教育部门今后是否会下大力气解决问题。
确实,教育部近年来一直强调重点高校的“属地化”招生比例不能太高,但地方保护主义的强大力量让这些举措收效甚微。从京、沪、粤、津这些流动人口多、备受社会关注的省市所颁布的异地高考方案不难看出,其门槛之高足以将绝大多数随迁子女拒之门外。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央视名嘴张泽群在谈到高考时,感叹河南考生遭遇不公。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也建议,全国重点高校应该按各省区市实际考生数量同比例分配录取名额。
“985”大学何时大幅削减“属地化”招生?异地高考何时在京、沪、津等地实现真正的突破?种种问题,教育部门该做的不是回避而是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