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团费只要200元,但购物就花了我2000多元,还买到了假货。”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但“黑旅行社”存在各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乱象,正规旅行社的“一日游”也存在不少问题。(3月17日《新快报》)
掏84元就能去香港旅游一天,你信吗?敢去吗?
仔细想想,大家都能想到这是个伪命题:自己乘坐大巴车,从广州往返深圳最低也得100元,旅行社难道是公益组织?
估计不少去玩的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知道你要强迫我购物,但我手握“投诉”这一杀手锏,就敢参加超低价团。
市场自有其规律,只有合乎买卖双方利益的生意才能成交,任何扭曲成本的交易必然会催生畸形的行业潜规则。
重新厘定旅游市场的底线,消费者不是没责任。
举个例子,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建立“公平交易证书”制度。这种制度,由深具责任感的消费者发起,他们宁愿花稍高的价格购买“清白”的产品,也不愿低价购买“肮脏”的产品——比如亚洲、拉美等国家的“血汗工厂”的产品。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消费者的责任不只是付钱,消费者可以用集体购买力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改善社会状况,改善行业状况。
从消费者的“权益”来说,用极少的支出换取超额的服务是好事,但从消费者的“责任”来说,我们是否该对某些行业低廉的人工价值感到不安?
市场的混乱,不仅因为监管不力、行业自律不力,不理性、总想占便宜的消费理念也是原因。消费者的不守规矩,有时恰恰是不守规矩的经营者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