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跃华 | |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让教育适应其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创新和时代精神,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强调优化学生的人格和能力,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市二十六中校长卢跃华看来,教育首先应该是人学,他所倡导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
记者:把“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作为办学理念,你是怎么考虑的?
卢跃华:
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全面的关怀,让他们真正获得全面的发展,使他们不仅现在而且将来都拥有幸福。”它出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口,我认为它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近年来的新课程标准更是突出体现了这样的思想,由过去的以学科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可以说,这种办学理念的形成是大势所趋,是目前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记者:“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的理念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卢跃华:这一理念内涵丰富,总的来说,它重点关注两大方面,即健康人格的形成与生存能力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等全面发展。
关注每个孩子的人格健康
记者:如果想做到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实际操作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卢跃华:第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满足不同水平、不同性格、不同情趣的学生的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比如,提出问题或设计活动时要注意层次性、多样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完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体会。对于后进生,尤其要关注、爱护,在提出问题或设计活动时,应更多考虑他们,让他们能够回答或完成,使他们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满足,进而达到各方面全面进步。
第二,教师要根据各自所教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把公民意识的培养有机地融入知识教育,并利用班会、班级活动、课下谈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记者:你怎么看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呢?
卢跃华:有一种说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改变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来维持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效果的现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提高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可尝试鼓励学生针对身边的“新鲜事”,多层次、多角度设问,并通过各种形式给出解答、点评,这样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发挥主动探索精神。
谦和礼让,诚恳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一个现代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与人合作共处所必备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例如,把学生们随机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一项或几项稍有难度的应用展示性作业,就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