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春晴,几阵暖风,阳台上的牡丹便花开满枝,娉婷娇艳,枝叶舒展,花瓣重楼层叠。夺目霞千片,一屋漾春晖。
每天一进家门,迎接我们的是满室芬芳,我和女儿都不约而同先到阳台上去看牡丹,看一看在心里惦记了一天的花儿们是否又有了新的变化。
一片片落瓣还保留着鲜花的质感与馨香,温润清绝。若是任其憔悴至枯萎,不免太辜负了这春光。屈原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清人袁枚春食玉兰,夏食荷花。我何不效仿先贤,也来风雅一回,吃一次花呢?
明代《遵生八笺》中记载“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我把牡丹花瓣清洗干净,沥干水分,然后裹上兑了调料的面糊炸熟。清明前后刚上市的香椿芽梗肥稚嫩,择洗一把剁碎,腌一会儿挤去水分,再放入生抽、白糖、香油腌起,这时就可以和面烙饼了。
刚烙出的热饼筋道、香软。取一张展开,铺上两片炸好的牡丹花瓣,再夹上一筷头香椿芽卷起来。花瓣焦脆、椿芽清香,还未入口便唇齿生津。女儿说:“我们把春天卷到了饼里,这就是春卷吗?”我纠正道:“这还不是春卷,妈妈做的是卷饼。”
春卷制作精巧,馅料讲究,皮儿精致,还要经油炸始成,是“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的小资。食春卷更是讲格调:春卷码放整齐摆在盘里,配以酱油、食醋、辣椒油等佐料,优雅地蘸着吃。若说春卷是阳春白雪,卷饼则是草根食品。相较而言,我更喜欢透着质朴与清纯气息的卷饼。
草木逢春,味蕾思乡。卷饼对于我而言亲切又温暖。童年的春天好像总是很漫长,每年春上青黄不接时,母亲便把目光投向田野里,投向草木上。
芳菲四月,百花吐艳,春色万千。田野上嫩黄的野菊花、翠绿的荠荠菜、青青的野小蒜都曾被母亲请到春饼里做过客。
我们家的院子里有数棵粗桐树,每到春天,花儿随风盛开。一树树桐花一嘟噜、一串串,繁茂无比。风起时,飘落的桐花铺满庭院,不费丝毫劲儿就能捡一大竹篮。
母亲把桐花去蒂洗净,在水桶里泡一夜。第二天换过水后再入桶浸泡,如此反复三次,方可滤掉苦味,入锅时用油、盐翻炒两下即熟。
将桐花卷入薄饼中,细嚼,嚼的不仅是美味,亦有春天的情怀。
做母亲的人在做卷饼时,放了一味名为“爱”的作料,再卷上人间春色,捧到儿女面前的是至醇至美的味道。卷饼入口,小小的幸福便能将一颗简简单单的心装得满满的。
春光如此美好,怎忍潦草而过?且学古代诗人:调羹烙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