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牡丹盛放,又到了客居他乡的洛阳人集体思乡的季节了。在人人网上,无论是牡丹的照片,还是豆腐汤、丸子汤、牛肉汤的照片,都被我们这帮在外地求学的洛阳籍学生大量转发。千里之外,我们不约而同地在视觉和味觉上,努力寻找家的感觉。
小时候我在洛阳市实验小学上学,学校门口就是凯旋路,在路中间宽阔的绿化带里种了很多牡丹。每年4月,老师都会叮嘱同学们要爱护花朵。
记得有一次在凯旋路边梧桐树的树坑里,我看到了被丢弃的一朵牡丹,浅紫色的一大朵,那么突兀和让人心寒,就像是看见了一个裸露着的未包扎的伤口。这让我感觉到,只有与河洛土壤相接,牡丹才能显示出它雍容的风韵来。
在牡丹一年又一年与古都的约定中,我长大了。从2008年算起,我已经有6个年头没见到凯旋路上的牡丹了。重庆这几天降温,有雾有风还有雨,不能切身体会洛阳的天气状况,凯旋路上的牡丹,你们还好吗?我知道即使气温低、光照时间短,你们还是会绽放的,只不过迟几天罢了。
记得小时候写牡丹,我总用“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来修辞。现在,生活在山茶花盛开的城市,带着怀念与眷恋,回想家乡的牡丹,觉得任何修辞在朴素的感情面前,都显得矫情。小时候在家看花,花只是花;长大了在外地,看到牡丹,就想到了洛阳城,想起了家。 (朱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