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我市一餐厅首推“待用快餐”,每天免费提供5份给流浪者、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同时鼓励市民自行选定菜品认购,给更多有需要的人享用。(见本报昨日A13版和今日A15版报道)
由一条微博引起,“待用快餐”引发巨大关注,西安、洛阳、郑州等十余个城市的餐厅积极响应。一份快餐有多少热量,能如此温暖一座座城?
原因并不复杂。对于提供者来讲,找到了爱心的出口。一份炒饭、一碗卤面,不需要很多钱,却能把善意化为热腾腾的饭菜,让食不果腹的弱者填饱肚子。
对受助者来说,则从中咀嚼出尊严。“待用快餐”不是残羹剩饭,不是施舍,而且由餐厅中转,买的人不知道谁会吃,吃的人也不知道是谁买的,不会感到“有伤颜面”。
“待用快餐”概念源于一些西方国家的“待用咖啡”:客人多买一杯咖啡,留给穷人、流浪汉等买不起的人。
需思考的是,如何让善意走出微博、走入生活,这是活动的当务之急。呼吁更多人多做善举,需要利用微博等多种渠道传播。“待用快餐”是为低保户、流浪者等困难群体准备的,让他们知道有这回事,知道哪家餐厅提供,很重要。可在这些人中,能上网、会耍微博的不多。
加强公开与监督,也有必要。充分信任参与餐厅是必须的,但信任不等于放任。比如,热心市民认购了快餐,餐厅是否遵照执行,实打实地提供给困难的人?会不会“偷工减料”?会不会有人冒领?再者,会不会有人借市民的善心,把好事变成一种招揽生意的炒作手段?
希望“待用快餐”多起来、规范起来,希望行业协会等部门、组织早日参与进来,也期待“待用××”在更多领域出现,让每个人有更多机会以绵薄之力,去帮一把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