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150名骑友被聘为小浪底专用线“义务监督员”,将对超载超限、破坏路面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这条路上还将设置“骑友驿站”,供骑友免费取水。(见本报昨日A18版报道)
一个小小的“驿站”,鼓舞的不只是150名监督员,还有更多的自行车爱好者。从这方面看,“骑友驿站”就是绿色出行的“加油站”!
这些年,自行车成为不少市民的一种休闲工具。也许并非每一名骑友都是为环保而骑车的,但一个事实是,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不断攀升,这个大家伙给驾驶者带来的可能不是便捷,而是麻烦。
自行车可以更多地把出行的控制权交给骑车者,它已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灵巧、健康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
充分发挥自行车的作用,第一个挑战就是扭转人们对自行车固有的偏见——把自行车与“过去式”“老旧”“没面子”联系在一起。而当骑车出行不仅不被支持甚至面临各种难题的时候,这一扭转显然难以实现。
国外不少大城市纷纷把人们从汽车里拉出来,让他们重新跨上自行车,与此同时,中国的不少地方却在往反方向快速奔跑。在环保领域,我们总在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那么,这是不是也算一种“先污染,后治理”?
城市一天天“胖”了,不该只把眼光放在高速路、快速路、地铁、城轨上,城市绿道等有利于绿色出行的设施建设也该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2010年,广东建设珠三角省立绿道网,不仅把“绿道”建成了“财道”,更建成了有吃、有玩、有人气的“人道”。当年,仅广州市番禺区,就修通200多公里绿道,同步建设18个绿道服务驿站。这些绿道与城市轨道网、交通节点和旅游区无缝衔接,人们踩着单车悠游岭南水乡、环游番禺。
不仅广东,“两湖”也在筹建绿道:日前,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长沙市雨花区,公布了中部首条城市环形绿道规划方案,建设全长23公里的绿道;而武汉将建63.5公里环城绿道,2015年人们可骑车环游汉口。
绿道,这种最初设计为供行人和骑车者通行的绿色通道,如今已集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依托。
在期待洛阳建设绿道的同时,我们也大声为“骑友驿站”叫好。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能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