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虽短短五千言,却字字珠玑,章章锦绣。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一
老子说:“动之而徐生。”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中,将这句话与佛讲“无生”、道榜“长生”、耶稣“永生”比照,高捧老子“徐生”的表述。
在做人做事方面,“动之徐生”要求人们做事不暴不躁,慢慢地来,处之从容怡然。
我读到此处,方理解家父时常给我的叮咛:“工作上的事,不要急,慢慢来。”家父之所以常嘱我,是因为他深知我有心浮气躁的毛病,希望我顺其自然,从容做事。
二
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印度是佛陀时代,希腊则诞生了荷马、哲学家苏格拉底及其学生柏拉图,所以有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称之为“世界历史意义上的轴心时代”。
真正的智者,总觉得自己无知,这样他才会不断学习进取,获得新的知识。
三
“言有宗,事有君。”说话要有宗旨,做事要有根据。
曾几何时,年轻的我经常意气用事,说话时常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往往对人对己造成伤害,仍不自知,多么可悲啊!不说废话,不枉言,和别人相处才不会产生太多困扰。
原来的我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何等狭隘!
四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没有任何保留,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这段话的意思是,给予别人、帮助别人的一定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更准确地说应是爱和仁。
一个人愈关怀别人,他的爱和仁愈广博,助人的能量就愈大。
戒除刻薄,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才可能提升至爱和仁的高度。同时,先要对自己的家人不刻薄,不求全责备,而以平常心对待,再扩展至同事、朋友和他人。其次坚守爱心和仁心,束己而待人。
五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君子应当在生存有保障的前提下,逐渐减少对物质的依赖,追求精神境界。一个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对物质的需求自然十分简单,他珍视精神境界、内在生活;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精神境界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就难免如“狗追兔子”般急切了。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内心足够强大,那么即使他身处孤苦境地,仍然自得其乐;即使遭遇悲惨的灾难,仍能自强不息。因为他能够营造好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