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6日晚,郭先生回家走到院门口时,看到两名小青年正抬着一辆踏板摩托车往外走,他便“多管闲事”地问了一句,没想到多这一句嘴,吓跑了俩小偷。(见昨日本报A10版报道)
小偷本该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眼下为啥有时像猫一样胆大?难道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当然不是。可是,胆战心惊的他们时常得到惊喜——即使失了手,也没必要怕,也没必要狂奔,因为“管闲事”的人实在不多。
人是容易得寸进尺的,小偷的胆子越来越大,甚至认为有人“坏自己事”是在侵犯自己的权益,自然会肆无忌惮。
假如我们说一个社会可悲,那么它真正的可悲之处不在于宵小猖獗,而在于正义的力量无所作为。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人人都爱“管闲事”,那么坏人就会无机可乘;反之,人人都不愿“管闲事”,糟糕的事情难免有一天会摊到自己身上。
维护治安,派出所、巡防队没少下功夫,但相对于广大居民区,这样的力量毕竟有限。只要人人都多管一点“闲事”,小区就能少一点烦心事。
有时,“管闲事”无须付出多大代价:一个细心的观察,一个警惕的追问,一个善意的提醒,或许就能给身边人带来帮助。
生活在现代都市,人们难免有不安全感,继而倾向于明哲保身。但从身边一件件暖心事我们也应该看到,假如更多的人能从看客心态中跳出来,路见不平一声吼,还有哪个小偷敢冒天下之大不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