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地质学家,仔细观察汶川县映秀镇的地貌,您会发现它的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映秀镇所在的U字形秀坪街环绕着几座山。这几座山没有一般山峰那样连贯的坡面,而是像台阶那样一级一级地抬升。当地人对它们的命名十分形象——二台山、三台山。这是亿万年地质运动的痕迹,一级台阶意味着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反映了不同地质板块巨大能量的对抗。
映秀人对此并非一无所知,20世纪60年代末,当人们在修建映秀湾水电站时就已经知道,镇北和镇南的岩石不一样,但仅此而已,因为这和大家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也就没有人继续关注此事。只有少数人知道,有一条从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主断裂带正好从映秀镇穿过,而在映秀镇东北方向100多公里处,在同一条主断裂带上,坐落着北川县城(该县的曲山镇是汶川大地震中唯一损失超过映秀的城镇)。
这就是著名的龙门山主断裂带,在与它前后平行的方向上还有两条次一级的断裂带:东南方是前山断裂带,坐落着都江堰市;西北方是后山断裂带,坐落着汶川县城。平时,断裂带代表对抗双方交界处的“非军事区”,但在“战事”爆发时,那条线又会成为血腥屠杀的前线。
在龙门山断裂带两边对抗的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它们之间持续不断的对抗在地势上尤为明显。一个初到都江堰的人,天气晴好时,在市内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城市西边平地立起一堵墙似的山峰。在不到60公里的范围内,这一带的海拔从600米左右迅速上升到4000米以上,这是中国地势最陡峭的地方。
这是“新秀”和“老将”的对抗,又老又硬的东部地块岿然不动,从西边挤压过来的青藏高原庞大而充满活力。处于这两大板块交界线的龙门山断裂带,本来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形和持续的小震来释放能量。但是,这条断裂带同东部地块一样硬气十足,它成了一个牢固的扳机锁扣,将西部地块的挤压力量一点点积蓄起来。
在这并非对等的对抗中,更为高大的西部地块在挤压中慢慢爬升,搭在了东部地块之上,当断裂带无法承受这种挤压而被撕裂,“锁扣”被打开时,这个被压抑得太久的“弹簧”冲天而起,面朝东南向上跃升,同时向左边滑动。这番复杂的抖动使地面变成了一个蹦蹦床加筛子的古怪玩意儿,无人能站得住。
这样的准备工作需要耗时3000~5000年,几乎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只有山上那些一层层的台阶在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演变史。一切准备就绪,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58秒,在北纬30.57度,东经103.24度的地下10~20公里处,断裂带被撕开了。在短短一分多钟时间内,8.0级地震在地下岩层中形成了一条长约300公里、深达30公里的断裂带,露出地面的部分约有240公里长。
不过,这个经纬度是指地下的破裂起点,如果有人按照这个数据在地面上寻找,就会找到漩口镇古溪沟八角村的达加山上。这是因为,地震能量不会垂直到达地面,它按照自己的路径,急切地寻找一个脆弱的地方作为突破口,而那个地方便成为汶川地震的震中!
按照地震的运动规则,这次汶川地震将突破口选在了映秀镇。
(摘自《汶川地震168小时》 张良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