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明明是去银行存钱,却被忽悠,存单变成了保单;银行工作人员不对客户承受风险的能力作评估,而是推销高风险理财产品,导致客户血本无归……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种种乱象,近日央行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存在一系列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
高收益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的利器。以往每逢节假日,商业银行总喜欢铆足了劲儿发行理财产品,吸引储户资金,而且往往标出5%甚至6%的高预期年化收益率。但是记者发现,如今,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设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一再下调。
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情况,此前并不鲜见。记者查询2012年2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发现,某国有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2011年,一家商业银行发行的“万利宝”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则达到5.52%。
此前,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发售时给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较高但实际年化收益率较低的情况,引起很多投资者的不满。比如某商业银行去年发售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52%,但到期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仅为4.72%。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新发理财产品已难觅踪影。即使是360天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仅有4.5%~4.8%。
招商银行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我行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发行。”记者随后又到建设银行,发现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新发理财产品已没了踪影。
“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的降低,实际上反映出市场的逐渐规范和透明,从长远来看,对投资者是好事。”一家商业银行理财分析师表示。对于理财产品的后市方向,分析人士指出,受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出台新规的影响,第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预期年化收益率或将受到影响,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能继续下行。
(www.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