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网友“@空游无依”日前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有网友根据种种信息,认定涂鸦风波的当事人是南京一个孩子。昨天,这个孩子及其父母主动给媒体打来电话,表示道歉并恳请大家给个机会。(见本报今日B01版报道)
近年,“到此一游”屡成新闻事件,多因被刻写的东西确实引人关注,如“中国常州赵根大”刻在了台湾某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如“梁齐齐到此一游”刻在了北京故宫的大铜缸上,再如今之“×××到此一游”刻在了埃及千年神庙的浮雕上。
难道,高度同质化的“到此一游”,见于无名景区便属无伤大雅,见于一般景区至多“有碍观瞻”,见于故宫进而严重到“剁你手”,见于古埃及神庙则应该招致国内昼夜不息的“人肉搜索”?
当然不是。
虽然“丢人丢到国外”确实不好,但问题是,经常性的全民一哄而上,将严厉甚至粗暴的舆论加在这些涂鸦者身上,能有多大作用?似乎人人都在捍卫道德、守护文明,但有没有人想到,这些做法实已成为无聊的道德打压?
道德说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不必说那些非理性的攻击、谩骂。
让我们期待的是,即将实施的新旅游法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作了明确的禁止规定。
文明不是恐吓出来的。每个人都应以此事为镜鉴检视自我,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制要求,这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