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5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26 学会对孩子说“不”(上)
19 奔向四川(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3 年 6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写在汶川地震五周年
19 奔向四川(上)
    此时,奔向四川演变成了一场关于交通工具的竞赛。

    记者们最早出动。地震后半个小时,《南方都市报》记者从报社出发赶往广州白云机场。深度新闻部的贺信离开报社时就知道,成都市及周边机场大都关闭了,可以使用的最近机场在离成都350公里的宜宾市。他订了两张票,和同事到达白云机场时,发现本社广州新闻部的4名记者也已到达。随即被通知飞往宜宾的航班取消了,他们赶紧搜索所有能飞往成都附近的航班,只有飞往南充的航班上还有一个座位,大家一致同意让摄影记者孙涛先走。

    乘飞机无望,几名记者撤回报社,但任务没有取消,配备了8名司机的4辆采访车连夜出发,长途跋涉,将他们一刻不停地赶往四川。

    以重庆市梁平县志愿者余承彦的标准来衡量,记者们坐飞机和包车都显得太奢侈了。他选择了火车、自行车和客运班车。这个自称是成吉思汗后代的人身手不凡。他是梁平县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席,获得了重庆市探险协会颁发的第一批专业领队证书,还是户外用品店的老板、武馆教练,他还考取了会计证。

    地震时,店铺的卷帘门哗哗地响,看到树没有动,不是刮风,余承彦知道发生地震了。他跑了几步,觉得这么惊慌太失态,就镇定地走到马路中间。不久,有人告诉他,震中在那个什么“温川”。他明白了,是汶川。以前为购买松树苗,他去过汶川多次,汶川农民的淳朴让他印象深刻,那里还有一群玩户外运动的朋友。他让父母和女儿带着野营装备在空旷地方安置休息,自己在地震后不到两小时就启程前往汶川。

    余承彦最初想骑摩托车,但担心有塌方,改成了骑山地自行车。在长途车站,客运公司告诉他,无法预计发车时间。他返回姐姐家里,委托姐姐照顾父母。这时,电视上已经在播放来自灾区的画面,记者正采访在213国道入口被堵住的武警。余承彦知道灾情的严重了,救灾不是户外运动,得认真对待。睡袋、绳索、砍刀、工兵铲、急救包、自行车工具、食物和水装了满满一包。

    12日晚上9点去成都的火车延迟了两个多小时才到,早晨在南充火车站又停了下来,列车长告诉余承彦,前方大桥开裂。他搬下山地车,直奔十几公里外的南充汽车站。那里和梁平一样,没有接到发车通知。这难不倒余承彦,他骑车闯过收费站,在高速公路上边骑边向后观看。一辆大巴开来,他横过自行车,挥手,示意搭车。余承彦可能是最早出动的外地志愿者,他13日中午就到达了成都。

    他辗转到达都江堰汽车站时,已是13日下午5点半。站台里聚集了200多名躲雨的人,余承彦征集连夜进山的同伴,但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疯狂”。许多人纷纷在纸条上写下在汶川的亲人联系方式,委托余承彦寻找,他一会儿就收到了100多张字条。他带着字条继续骑行,在213国道入口处见到了从阿坝铝厂逃出来的一批重庆籍民工,余承彦问:“我走一个通宵能到映秀吗?”民工们告诉他:“你要是今晚进去,明天连尸体都找不到。我们都是重庆人,绝不骗你!”老乡的告诫让余承彦不得不重新掂量,他向路口的杂货店主老董打听情况。此时,“今晚打通震中道路”的新闻已广为人知,但老董说,半年都通不了(都江堰到汶川路段全线打通最后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余承彦决定,先睡一觉,天亮再说。

    在离他不远的岷江北岸,大批铁军官兵也正在宿营。他们从1000多公里外赶来,目前在大坝下的紫坪铺公司白沙生活基地暂歇,准备第二天一早前往汶川。济南军区铁军师的上万名官兵是进入四川的第一批军事力量的主力。13日上午9点多,师长杨剑刚带领部队登上火车后又被叫下来,指挥部决定加快救援速度,有5000名官兵改为空运。

    (摘自《汶川地震168小时》 张良 著)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