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档案:李辉 市实验幼儿园园长 |
|
“孩子5岁了,是接着在幼儿园上大班还是去上‘学前班’?听说“学前班”已被明令取消,为这事我都愁死了。”
“你别说,俺家最近也经常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学前班’,怕孩子将来上学跟不上。”
5月31日下午,教育大讲堂开讲前两个家长为孩子上“学前班”的问题讨论着,听完讲座,她们的心结解开了。
过早接受知识影响后继学习
以前的“学前班”所教内容跟小学一年级学的内容很接近,接受过“学前班”教育的孩子被称为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
根据多年的观察,小学老师对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作出以下总结:
学习技能差、知识面不宽,思维缺乏积极主动性;交往能力、独立性、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坐姿及握笔姿势难纠正。
因为幼儿在“学前班”学习的内容与年龄和身心状态不相适应,过早接受知识技能学习的幼儿,游戏的时间减少、思维过早受到束缚,学习后劲儿不足。
当然,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写字速度、计算速度比其他孩子快一些。但这种优势也只是暂时的,到了小学一年级下学期,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速度也就赶上来了,而且他们的学习后劲儿足。
幼小衔接这样过渡
小学毕竟不同于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呢?
李辉建议,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可以带学生到小学参观,与小学生一起听课,体验小学生的生活。幼儿园还可以请小学的老师到幼儿园讲讲孩子上小学前,老师、家长该作哪些准备。
无论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小学老师,他们一致认为,对于幼儿来说,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比知识储备更重要,要培养幼儿以下兴趣和习惯:
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学习兴趣,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学习活动感兴趣。
养成学习习惯,会倾听、能专心阅读。
行为习惯好,能初步辨别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好坏,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有自我服务和保护的能力,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有一定的交往能力,愿意与同伴、老师和周围的人交往,懂礼貌,能和他人友好相处。
以上兴趣和习惯如何培养?家长可参照教育部颁布的《3岁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给出了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需要提醒的是,《指南》给出的目标是孩子发展的方向,不是量化指标,家长要照着《指南》给出的发展方向,参照教育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