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多达699万,人数创1949年以来新高,但社会提供的劳动岗位数量较往年下降了15%,有人因此戏称今年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高校时发现,不少毕业生对于找工作的敲门砖——简历感到心里没底。本报请专家建言献策,教您简历“吸睛大法”,帮您打造“最佳求职简历”。
1 如何让简历“吸睛” 许多毕业生心里没底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高校,采访了一些即将走出校园找工作的大学生,其中许多学生对做好简历感到心里没底。
“我都投了几十封简历了,大多石沉大海。但身边有些能力还不如我的同学都接到面试通知了……”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小冯说,小小简历让她很揪心。
简历往往是找工作时的敲门砖。对小冯来说,这薄薄几张纸却难倒“英雄汉”。当然,遇此窘境的远不止小冯一个人。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毕业生中,不少人都对简历头疼不已。
“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经历也写不好……”
“上大学时,我基本上除了读书就没干别的事情。别的同学光社会实践就能写一大堆,我的简历怎么写啊……”
“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80%的内容都是类似的,怎么让自己的简历与众不同?”
2 求职如卖东西,“吸睛”靠“武器”
刘园在某特大国有独资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长期负责招聘工作。在她看来,求职和卖东西一样,首先要“卖相”好。而简历就是求职者的“卖相”,也是征服招聘官的第一件武器。
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刘园总结出一份简历“吸睛大法”,在此分享给各位看官。
武器篇
七种武器,让你秒杀招聘者
一、匕首,短小锋利
不宜过长,一两页即可
简历的好坏不在于页数有多少,而在于能否起到推销求职者的作用。
招聘者的工作量往往很大,他们很难在一份简历上花很长时间,因此,简历一两页就足够了。记者曾见过的一份不错的简历,其字数不多,但内容简单、有效。
二、九节鞭,段落分明
条理清晰,表格化
一个好的简历并不是让招聘者去思考,而是帮他做决定。
比如说,你想表达自己的英语水平好,不必把你的一堆培训证书统统罗列,一句话就行——“XXX水平(代表你最高水平的证书),能同声翻译”。
从易读的角度来说,你不妨把简历做成一个简单、条理清晰的表格:一行用来写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一行用来写优势……
三、板斧,开宗明义
将主要信息写进邮件主题
在使用电子邮件投递简历时,如果你使用“应聘”“求职”等主题,那极有可能遭遇简历被“石沉大海”。
因此,在邮件主题中最好写清自己的主要信息,如“张三 男 23岁 财务管理本科 中国人民大学”。
四、冰魄银针,以小博大
经历少不要紧,表现潜质
简历中,事件只是个人特质的载体,招聘者希望看到的是你的特质和潜质。譬如,在社会实践时,因经验不足吃亏上当后,你冷静应变,这能展示你的心理素质。
但切忌编造,因为编造之后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五、袖里剑,内有乾坤
在简历中设计几个伏笔
不妨在简历中设计几个能引起招聘者注意的伏笔,并准备好对答内容。这可能增加你的面试机会,或给面试加分。
譬如,你想应聘销售工作,可在简历中写“曾在工作中迅速摸索出方法,使业绩明显上升”。如此,招聘者一定对你的“摸索过程”感兴趣。
六、飞镖,一镖中的
多用数据、准确表达
若在简历中使用“你给我一个舞台,我还你一片天空”这种已经烂大街的俗话、套话,极有可能让招聘者觉得你很幼稚。“勤奋努力”“业务能力强”虽然是褒义词,但很难给人直接、准确的概念。
如果你想说明自己勤奋,不妨写“业绩为平均水平的两倍”。
七、霸王枪,直奔主题
将简历直接写在电子邮件的正文里
将简历直接写在电子邮件的正文里,招聘者点开就能看到。如果以附件的形式发送简历,招聘者只有下载并打开附件后,才能看到简历,此外,也不利于再次查找。
误区篇
使用不当将适得其反
误区一:以“不变”应“万变”
如今,岗位分工越来越细,有的岗位需要你不拘一格、思维活跃,有的岗位需要你沉稳扎实、谨慎小心。针对不同的岗位对简历进行包装,这一点很重要。
误区二:将简历写成自传、散文
力求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最不需要思考的情况下,通过简历知道你的能力、特质,因此,除非你投的是艺术类岗位,否则,将简历写成自传、散文、小说等并不明智。
误区三:投遍同一公司的招聘岗位
这种做法看似机会大,其实不然。没有人是全能冠军,如果你实在太爱这家公司,那最好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两三个职位。
也许你真的是全才,但在“简历筛选”的这个阶段,这种简历常常被认为是漫无目的的:自己都不清楚想要的职位,难道要公司来决定?
误区四:展示所有特长、经历
如果你的经历很多,那么你需要做的是“减法”——把不相干的东西统统剔除。
好比你要应聘电脑程序员,那就多谈谈你在电脑城的工作经历,至于你的宠物护理经验就没必要说了。
误区五:在“工作经历”一栏只写经历
你真的以为招聘者只想知道你的经历吗?他们更看重你的成绩!
在这里,不妨提一下自己的工作业绩和成果,否则你可能会在这一环节败下阵来。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你的竞争对手更善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