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苗(右)和学生们在一起观察蚂蚁 |
|
“再见了,沉默的朋友们!”
安徽路小学六(4)班学生口中的“朋友”是蚂蚁、蚕、绿萝、龟背竹……
在教室的一角,植物绿意盎然,小动物生机勃勃。它们,已经在教室里跟孩子们朝夕相处三年了。6月15日,全班学生在教室里开展了“朋友牵手搬家”活动——临近毕业,它们需要一个新家。
“第一次上户外观察课,孩子们表现出的是陌生和恐惧,女生看到虫子会尖叫,男生看见蚂蚁就想踩。现在,他们和它们是朋友。”班主任付苗说。
1 “它们和同学一样,也是伙伴”
申怡晨小心地捧着一小盆绿萝,以后,她的卧室将会多一抹绿色。
就在前几天,她还在担忧:要毕业了,班里的那些“朋友”可怎么办呢?要是能把它们带回家就好了。
“放心吧,以后就由我来照顾你们了。”曲梦柯盯着鱼缸,微笑着和自己最喜欢的金鱼打着招呼。她说:“我觉得自己能感受到鱼儿的感情,一看到它们就觉得特别亲近。”
拥有相同体会的孙昭磊告诉记者:“除了不会说话,它们和同学一样,也是伙伴。”
在活动现场,学生们还交换着彼此的观察日记。在3年的相处时间里,学生们一直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记录着它们的生长过程。
2 “要和自然建立联系,就要有直接体验”
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认不准走兽,不关心环境,不敬畏生命,面对学生的这些情况,付苗一度很发愁。
“要和自然建立联系,就要有直接体验,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必定印象不深。”付苗表示,就连学生上数学课都要针对概念多加练习,和动植物成为朋友更不能仅凭几句话去实现。
2010年9月,付苗把从网上邮购的“蚂蚁宠物”带到了班里。
这是一个别致的透明容器,里面填充着天蓝色的凝胶,还有数十只身长约一厘米的黑蚂蚁。透过容器外壳,学生们可以观察蚂蚁打洞、产卵等。付苗说,学生对自然的兴趣由此被激发。
“蚂蚁的生命太短暂了,只有不到6个月”“一只蚂蚁失去生命后,它的同伴会把它埋起来,并围成圆圈为它举行葬礼”……这是学生魏柯鑫的观察日记中的内容。她告诉记者:“有一次,我发现几只蚂蚁挖的洞塌了,心里特别着急,到处找同学想办法,真担心它们无法逃脱。”
此后,付苗带领学生们迎来了更多的动植物在教室里安家落户。她还经常组织学生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认识更多的“朋友”。春天,她和学生们一起观察树木吐芽;夏天,观察蝉的幼虫蜕壳羽化的过程……
3 “大自然自己不会说话,
我们要为它代言”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付苗对世界环保运动之母蕾切尔·卡森的这句名言特别推崇,在她看来,大自然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等着孩子们去探秘。
和动植物成为朋友后,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感知力不断提高,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不光用身体去接触大自然,还通过查阅图书或是上网的方式,去了解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
第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刚刚结束,六(4)班的张开元获得了三等奖。他在参赛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之前养过兔子和乌龟,死了就再买新的,总觉得无所谓,和蚂蚁相处后才明白,人们养什么宠物的选择有很多次,宠物的生命却只有一次。大自然自己不会说话,我们要为它代言。”
(下转D02版)
绘制 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