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的妈妈回忆起这段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邓爸爸本来不希望她这么小就走上演艺的路子,邓妈妈则是随邓丽君自己的意愿。
邓丽君经过深思熟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要出人头地,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现在没有办法读书,将来还可以弥补。”她觉得眼看前面的路子已铺成,现在放弃太可惜;就算放弃眼前的一切而选择继续读书,以她的成绩和兴趣,能不能读出什么名堂来也未可知。
邓丽君思考很久,终于痛下决心——休学唱歌。即使感到有许多遗憾,她也相信自己的选择不会错。在台湾一直是升学主义至上、学历文凭挂帅的,以她的年龄,能看清行行出状元的事实,毅然做出不流俗的选择,应该是她对自己知之甚明。所谓“没有超凡脱俗的思想,就不会有打破习俗的行为”,邓丽君在对自己的前途反复思考后才下定决心,在作这个抉择的当口,她早已期许自己的未来要有所作为。她并不是能被人左右意识,或被牵着鼻子走的平凡之辈。
后来,媒体上对邓丽君的选择有诸多指责,认为她在初中就为生活被迫休学,要负担全家人的生计,是斯巴达教育下的牺牲者,同时认为邓爸爸、邓妈妈只要钱,不顾孩子的前途。这其实是无中生有的猜测,批评的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生存法则,而一个非池中之物的少女,又岂是世俗的模式所能限制得了呢?
邓妈妈说,邓丽君从小就很有主见,如果不是她自己愿意走这条路,光靠别人强迫,就算再孝顺,也不可能高高兴兴走出成功之路,这是显而易见的。
邓丽君黯然离开学校,告别了穿校服、背书包的日子,没有多少人来欢送,她只带走了几个好友的祝福和老师的叮咛。步出金陵女中时,踽踽独行的单薄背影,让不少喜欢她的老师、同学为之鼻酸,但她的伤感是短暂的,因为一连串的演唱行程,让她来不及咀嚼走出校门之后的失落感,她像往常一样带着笑容与自信,迎接属于她生命中的音符与旋律。
1969年,邓丽君才16岁,人们喜欢她清纯活泼的模样,她总是快乐地说说唱唱、蹦蹦跳跳,让人不自觉地打心底里喜欢她。
事实证明,日后她从未间断过学习,经常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除了自学,她还到美国读大学、赴伦敦进修,成绩都不错,她精通数种方言及多国语言的“才华”更让人敬佩。
在日本期间,曾陪着她一起学日语的邓妈妈腼腆地细数那段时光:“我们是一起到日本的,我给她请了日本老师做一对一的会话教学,其实我也有老师,两人学习语言的起跑线本来是一样的,哪知道才三四天,她就敢与邻居交谈。我在旁边听了好惊讶。从那以后,我有依赖心了!我就越学越慢,她却越学越快。到了真正需要和日本人接触的时候,她都可以直接和人家对话了!”
我好奇地问:“那大约是多久呢?”邓妈妈笑着说:“我哪能记得有多久?但快得就像她原来就懂日本话似的。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次在等她开会的时候,一位先生向我鞠躬,夸赞我把女儿教得很好,她的言谈显得那么有教养,显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心想,这哪是我教的呀!是她自个儿用功学来的呢!但是,光是要解释这句话我都说不好,想想算了,就微笑着接受他的赞美!”说完邓妈妈笑了,这是我在数十次采访中,邓妈妈笑得最开心的一次。
学历低并不代表她的学力低,也不代表她的知识水平差。更令邓妈妈欣慰的是她能自爱自重,待人接物应对自如,这都不是在学校教得了、学得到的。一个低学历的人在提早进入社会大学之后,用眼泪、毅力、时间、努力换取了成功,让我们庆幸她当时做出了正确选择。如果当初她放弃了唱歌,一路在升学的压力下考高中、读大学,念了某个科系,毕业后上班,结婚生子,也许她美好的歌声只能哄哄孩子、自娱自乐,中华民族又哪来这样响当当的歌星呢?
(摘自《绝响——永远的邓丽君》 姜捷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