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一组关于云南丽江小学生吃江水泡饭的照片走红网络。图片发布者随后表示网友对微博信息存在误读。永胜县教育局也证实,当地东山乡连旱5年,百姓生活艰苦,但政府首先解决了学校学生吃饭、饮水问题。另外,学生有吃油茶泡饭的习惯,即使学校烧的有开水,不少学生还是会接冷水喝。(7月3日《深圳晚报》)
小学生、江水泡饭,还有污浊的背景……这是一组令人从情感上难以接受的照片。同情与悲悯,愤怒与恨意,顷刻被这组照片点燃。
在微博热转、媒体热议后,第一传播者随后表示网友对微博信息存在误读,因为当地“三餐有菜有肉”,而且“江水是经过沉淀的”。但在仔细阅读微博原文并查看原图后,我们哪里看得出“肉菜”,又哪能看到丝毫正面的信息?
不能不说,这种选择性的传播法则,显然是公众情绪被点燃的根源。
“江水泡饭照”到底想表达什么?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个碎片化传播的年代,自媒体也是公共媒体,舆论监督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说研究“泡饭”的习惯究竟有没有意义,也不能说这种疑似炒作的方法一定不会带来社会的关注或支援。只是,对公民社会而言,这显然是件值得警惕的事情。
客观关注弱势群体、如实记录社会现实,这是我们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江水泡饭照”起码让我们知道,新闻媒体必须遵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随手拍、随手发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