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迎来久违的降价——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部分奶粉企业操纵、抬高奶粉价格的不法行为进行反垄断调查后,多家企业紧急宣布降价,惠氏成首个公开承认涉嫌控制价格的奶粉企业。(见本报昨日B03版)
发展改革委的调查并非针对洋奶粉,只不过在国内奶粉销量靠前且价格高昂的大多是洋奶粉而已。事实上,如果洋奶粉因为反垄断调查而降价,国产奶粉因价格优势获得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所以,奶粉反垄断调查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保护国产奶粉品牌。
奶粉反垄断调查奏效,说明两个道理。第一,随便动用行政手段,不如严格遵照法律办事。原来常用的“约谈”,总能被企业用减少分量、暂缓涨价等方式“规避”。
第二,让企业遵守《反垄断法》,需要执法部门有效作为。从奶粉、房地产企业集体宣布涨价,到成立方便面协会、中电联等“涨价协会”,再到曾频繁出现的“油荒”倒逼涨价,价格联盟在我们的市场上泛滥。企业对于《反垄断法》的敬畏不够,原因在于执法者没能坚持“让法律从纸上走下来”。
奶粉反垄断调查能够形成示范效应,是大家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