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是个重视心灵修养的人,在旅居巴黎期间,她常走访那里的美术馆、艺术中心、古董跳蚤市场,从异国的文化中汲取一些营养。
邓丽君的双胞胎侄女铭芳、铭玉说,姑姑的艺术修养很高,简单的一扇门、一个古董灯,她都可以讲出门道来。她刚开始学法语时,有个很严格的老师,教到“皮”这个字,邓丽君一时无法意会,他就硬揪着她身上的皮裤,严厉地说:“这就是皮!”后来铭芳、铭玉上法语课,遇到灰心沮丧的时候,邓丽君就拿这段亲身经历鼓励她们。后来,她的法语讲得很流利,还兴致勃勃地计划学德语。
邓丽君和史蒂芬在一起时,一般说英语夹法语,但只要铭芳、铭玉在场,她就只说英语,以便让两个侄女都能听懂,也借此机会教育两个侄女:“有外国人在,要尊重人家,大家在餐桌上要讲英语。”铭芳、铭玉到美国念书后,英语能得心应手,就得益于姑姑的用心良苦。
小时候,姑姑曾带她们到圆山饭店,当时有个洋妞穿着比基尼从她们跟前走过去,姊妹俩好奇地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姑姑马上低头对她们说:“你们讲什么,她听不懂,但不要指指点点,这样不礼貌。”
邓丽君很重视仪容,有一回姑侄三人逛春天百货商场,邓丽君带她们到卖帽子的地方,她试戴了20多顶帽子,一边试戴一边说:“女人的打扮要讲究整体谐调,衣服穿得漂亮,再配上得体的帽子,还有皮包、手套都要搭配好,才能给人以美感。”
邓丽君也很喜欢研究美食,常说要下厨做好吃的给两个侄女吃。有一回她起了个大早,泡黄豆、打浆、过滤,一会儿,端出来了热腾腾的豆浆。在法国,中国菜的食材比较难买,她就费心地寻找替代品。在台北的家人常常接到她从巴黎的打来的电话,问:“葱油饼怎么做?”“馅儿饼怎么做?”她尤其爱研究水饺馅的做法,多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青江菜做的饺子馅儿爽脆好吃。不过,两个侄女始终没吃过姑姑包的青江菜水饺。
邓丽君在巴黎的日子很随性,有时只擦点儿口红就出门,但若参加正式宴会或重要活动,她就会很慎重地打扮一番。她应邀出席画家范曾的儿子的婚礼时,铭芳和铭玉穿了一身灰暗的衣服,邓丽君认为不妥,便拿出自己的衬衫、外套,替两个侄女重新打扮,一个穿粉红色的外套,一个穿橘红色的外套。当时两个人都不以为然,现在姊妹俩把照片拿出来看,却发现姑姑的眼光确实独到。
邓丽君很爱看书,读的书较多,涉猎面很广,她的床头、书桌上都摆满了书,家中洗手间里也总有些英文杂志。她还鼓励两个侄女没事时要多看书:“看久了,你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姑姑还逼她们一起学游泳。当时姊妹俩很不情愿早起练游泳,现在却很感激她,因为有了姑姑的督促,才让她们早早地学会了游泳。每次过年回家,邓丽君喜欢和家人打打卫生麻将,但她的牌技大家都不敢恭维,加上她也坐不住,家人通常是先应酬她几把,算是暖场,等她离席后才正式开始。不过,邓丽君对这种国粹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的老祖先真是聪明,几个小小的图案,就让大家着迷,在桌前一坐就那么久。”她对两个侄女说:“身为中国人,你们一定要会打麻将,但不可沉迷其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其他有用的本领上!”姊妹俩觉得,这是自己的爸妈绝不会对她们说的话。
对姑姑的童心,铭芳、铭玉也印象深刻。她们小时候在家里闷得无聊,姑姑就牵着她们出去买水果,买了红西瓜、黄西瓜和香瓜回家,她可不是随随便便切开就吃,而是细心地把水果挖成圆球,再依红的、黄的、绿的颜色,交叉摆成图案,盛在漂亮的盘子里,才开始品尝,有点儿像玩过家家,让铭芳和铭玉知道,连吃水果这样的小事,都可以从中找到不同的乐趣。
(摘自《绝响——永远的邓丽君》 姜捷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