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洛地区人杰地灵,洛阳文坛人才辈出。古有洛阳纸贵传佳话,今有少年作家领风骚。
这片沃土曾孕育了李准、张宇、阎连科等著名作家,在文学日渐式微的今天,她还能培养出辉耀文坛的明星吗?
以忻尚龙、任由、于露等为代表的洛阳新生代作家群,让我们眼前一亮,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
从即日起,我们推出“洛阳新生代作家群扫描”,让这些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家一一亮相,接受您的检阅。
“在洛阳出现什么样的人才都不奇怪。”这是在2005年忻尚龙《故都风流》作品研讨会上,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马新朝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应该出现各类人才。我理解它的另一层含义是:历史名城就是一种环境,一种资源。
笔者在高中任教多年,对此进行过探索,这里对洛阳的新生代作家群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梳理和探讨。
洛阳新生代作家群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有不少青少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但那时还处于个人游离状态。洛阳少年作家的发展高潮应是2005年以忻尚龙的《故都风流》为标志。
忻尚龙现为洛阳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兼《牡丹》文学杂志社编辑。当年在洛阳八中读高中时,他出版了散文集《故都风流》。该书获得洛阳市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其长篇历史小说《北魏的那一段惊弦》,由二月河作序,阎连科、李佩甫、谢有顺作评。该书出版后引起了良好反响。
2005年12月,忻尚龙被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首届十大“河南青年文化新人”;2006年8月8日,被评为首届“河南十大文化新闻新锐人物”。2010年,忻尚龙被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作家高研班录取。
此后,毕业于洛阳八中的任由,出版了散文集《在路上》,她现在北京工作。
于璐的长篇历史小说《帝都侠影》被沈阳军区指定为“百种图书下基层”书目下发到每一个连队,并进入农家书屋系列。于璐现在是一名日语翻译。
蔡璐曾出版过《水流花静》一书,她现在是洛阳商报社记者。
毕业于市二十三中的乔怡迪出版了《迪迪日记》后,考入了西安交大少年班。
毕业于洛阳一高的张舒翰,在高二时出版了散文集《蓦然风起》,此后在高考时以全市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洛阳六中学生吉清乾13岁就开始写网络小说。当写到7万多字时,网上点击率就突破了30万人次。去年,他的《风行天下》正式出版。
为青少年作家搭建梦想舞台
仅就以上列举的青少年作家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基本规律。
洛阳青少年作家生活在这座古都,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些无形的资源,能把学到的知识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接。这块土地曾经得到那么多大诗人、大作家的惠顾,催生了那么多诗词
鸿文,因此,洛阳的孩子们应该有更高的文化追求和更好的文化气质,先人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他们吸取创作素材。
这些小作家需要引导才能创造奇迹。于璐是一个女孩子,却喜欢武侠小说。我们首先不反对,其次引导她把学过的历史知识与武侠故事进行对接,与这座历史名城对接,这样就自然地激发了她的创作欲望。张舒翰在上高一的时候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我们先转移他的兴趣,找到他的另一个兴趣点——文学。我们还组织洛阳的作家、评论家为他开座谈会,促使他的文学自信向人生自信升华。于是,张舒翰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发力,在高考中以全市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香港中文大学。
孩子们有梦想,我们就创造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的梦想生根发芽。这些孩子不论未来从事什么工作,都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这就是我们想达到的目的。选择文学,是因为文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方式,是一朵盛开在人类精神世界里最芬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