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砺瑾
本报讯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研究人员于近日在东山擂鼓台辨认出一块具有唐代造像特征的佛足迹图像碑。此碑为目前龙门石窟发现的唯一佛足迹图像碑。
据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人员介绍,这块碑砌于擂鼓台南洞后世补砌的护墙南角底部,东半部分砌于护墙内。其出露部分显示,该碑由碑身和底座两部分组成,材质均为石灰岩,通体泛红。碑身出露各面均以阴线刻出佛足迹图像。
龙门石窟擂鼓台位于龙门东山石窟区的南端,为东山石窟区开凿较早、规模较大的一组洞窟,由北、中、南三洞及窟外崖面多个小龛构成相对独立的区域。近年,研究人员对擂鼓台考古发掘屡有重大发现,并于今年牡丹文化节前建成了擂鼓台遗址展示中心,进一步加以保护。
在此次辨认中,研究人员发现,石碑北面风化最为严重;西面表面多有风化;南面保存状况最好,足迹线条清晰。石碑出露各面均无文字题刻显示其年代,但西面、南面底端的人物形象具有唐代造像特征。经过综合推断,研究人员认为擂鼓台佛足迹图像碑似为唐代之物,应不晚于宋代。
作为佛教圣迹之一,佛足迹源自印度,足迹上分布有体观三宝佛相的图案,如莲花纹、双鱼、宝瓶、宝螺等。随着佛教东传,我国和日本、朝鲜都有佛足迹图像碑。
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人员发现,这块现身龙门的佛足迹图像碑,与目前国内发现的数例同类遗物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时间可能早到唐代;二是体量大,分别以整石雕出碑身、底座,组合安装,且保存状况较好,碑身多面均刻出佛足;三是图像内容较简化,碑体没有趾尖莲花、万字符和脚掌剑、鱼、满瓶、海螺等物;四是佛足跟部两侧刻出站立、行走或坐着的人物形象,未见于他处。这些新发现,将为文物考古研究提出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