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王芳和谢晓荣(右)的合影 |
|
王芳在马来西亚国际兰花会展上 | |
仓廪实而知礼节。吃喝不愁的洛阳人,这两年开始关注国学。许多小学开设了书法课,市区还出现了几家国学私塾。家长对此很赞成,很愿意让孩子跟着老师背一背“人之初,性本善”。
于是,便有人直接将国学理解为背古书、写毛笔字,提“国学”必缀以“大师”,觉得国学高高在上、风雅空泛,与日常生活毫不相干;亲近国学的,要么是迂腐的老夫子,要么是无知的小孩子。
其实,国学的范畴大得很,凡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譬如哲学、科学、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书画、音乐、花道、香道、茶道、针灸、按摩、建筑甚至易经八卦等都可涵盖。
我们身处的这个古老城市,或许没那么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国学大师,却有一些平凡男女,痴迷于祖国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国学在洛阳的发展和传承。
本文的王芳姑娘,就是其中的一位。
1 洛阳姑娘获大师青睐
王芳今年25岁。王芳姑娘陪着我逛国花园。望着在风里摇曳的蔷薇,她淡淡地说喜欢那些小小的、淡雅的花儿。
她自己就是田野里的一朵花儿,习惯穿着朴素的衣裳,洁净的面容、澄净的眼神,好似一个才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虽然从不用香水,然而气质如兰,常使人有暗香盈袖、芬芳扑面之感。
作为市园林局的职员,王芳的身份并不特别,负责伊滨区园林绿化规划——不上一线,通常是在办公室做点儿盖章之类的工作,既没有园丁那些养花种草的经验,也没有专家那种培育杂交牡丹的学问。
奇怪的是,谢晓荣每回来洛阳,都要专程会一会她。前一阵子,谢晓荣还带着王芳,去马来西亚参加国际兰花会展;在将要开幕的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会场,她还特意为王芳留了一个位置,请王芳参与北京展馆的花卉布置。
谢晓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理事,专为国务院供花;精通插花花艺,多次获得国内插花大赛金奖,曾参与北京奥运会颁奖用花设计。
虽说谢晓荣的女儿与王芳年龄相仿,但她毕竟是外地人,与王芳非亲非故,为何对这个洛阳姑娘如此青睐?
此事得从两年前说起——
2 插花大师结缘洛阳
2011年,王芳和同事们一道去北京林业大学进修,学期一年,主修园林设计,课余时间可自行安排。听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开了一个传统插花培训班,王芳挺感兴趣,便报名去听课。
讲课的竟然是插花泰斗王莲英及其徒弟谢晓荣!
王莲英是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会长,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名誉会长,祖籍河南,偏爱牡丹,所著《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被英国牡丹专家称为牡丹专著中的“圣经”。她和谢晓荣指导组建了洛阳高山牡丹基地,引领国际珍稀牡丹繁育研究,对洛阳是相当有感情的。
插花课比较冷门,来听课的学生不多,其中多半是花店的老板,为做生意来学插花技术,像王芳这样纯粹是为喜好而来的,可谓凤毛麟角。
王莲英和谢晓荣在上课时,都爱给王芳“开小灶”。学生们初试啼声,完成了第一件插画作品,王莲英径直走到王芳的课桌边,问她是哪里人,听说是洛阳的,大喜,露出“怪不得如此”的表情,点评道:“以唐菖蒲铺水面,凉爽开阔,小中见大,花朵有表情。”言外之意,这姑娘禀赋出众,同学们得学着点儿。
谢晓荣说得更直接:“我就喜欢你(王芳)这样的。”
谢晓荣与王莲英不同:王莲英无论何时,皆温和、严谨,有大家风范;谢晓荣在课堂上“比较凶”,私下却是一个活泼健谈、亲切开朗的人。她上课时“比较关注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而王芳沉静内秀,正对她的口味儿。
谢晓荣对王芳说:“你很有天分,咱俩很有缘分,以后你就跟着我吧。”她不但邀请王芳到她家做客,与王芳拉家常,还常拉着王芳一起逛街、吃东西,俨然一对忘年交。
王芳在北京进修期间,但凡京城有插花活动,谢晓荣必邀王芳同往,言传身教,如师如母。她告诉王芳,她每年都要到洛阳高山牡丹园搞研究,每年都会到国内外参加各种插花会展、插花比赛,“只要你能跟单位请假,我就带你去”。
3 生活岂能缺少花香
王芳跟着名师,学到了不少知识。过去,她也插花:从花市买一捧玫瑰或百合,找一个大玻璃瓶,灌满清水,随意一插了事。
现在她意识到,插花是一门内涵丰富、怡情怡心的艺术,看似简单,要插好却难,必须有构思、有主题、有取舍,有所遵循,有所创造,方能传递出一种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快感。
王莲英常跟学生说,花朵是有表情的;谢晓荣则常对王芳说,插花是要用心的。
王芳可以将一根紫藤的枝条拿在手中,用心且耐心地揉来揉去,只为找到一个最美的曲度,将其化为水墨画里的一道完美弧线,插在剑山(常为铁质,遍布倒刺,可放在花器中,用以固定花材)上。
紫藤是园丁们送给她的。因工作之便,王芳结识了一些热心的园丁,他们乐于把花园里压满枝头的花儿剪下来几朵送给她。周末,她常会抱着一把干枝梅,或一把新鲜柳条,去友人家里探讨花道,从日出到日落,浑然忘我,自得其乐。
洛阳有几个花友,推崇池坊流——日式插花最古老的流派,爱吹嘘日本花道如何精深、如何高明。王芳不以为然: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日本的花道还是从咱们这边传过去的呢!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已有了原始的插花雏形,唐宋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普及。只是在近代,国内战乱频仍,民众无心插花,才导致这门传统艺术渐呈冷落之势。
王芳并没有在洛阳推广中国传统插花的大志向,她只是像更多的平凡人一样,偶然找到了一个爱好,并沉醉其中,自得其乐。
谢晓荣赞同她的态度:中国插花讲究的就是恬适淡泊、含蓄委婉,一花悦一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