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官斗 |
| 古代民斗 |
|
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里有个古代官斗,大小跟老式的微波炉差不多,据说是官府收公粮时用的。
这里还有一只民用木斗,面板上有几处铆钉,显然是经过修补的,残而不破,跟官斗相比不够体面,想来是家传数代,敝帚自珍。
据《周礼》记载,早在周代,河洛地区的先民们已开始使用量器。王莽篡汉后,用青铜造了标准量器“嘉量”,并依此校正全套共5种量具:斛、斗、升、合、龠(yuè)。
相比其他3种,斗和升的使用范围更广、知名度更高。民间有云:“一斗穷,二斗富……九斗十斗享清福。”一斗为十升,一升米重1.25斤,家里存粮若能用斗量,说明家底殷实,心不发慌。
普通老百姓是用不着斗的。相声大师马三立讲过一个《吃饺子》的段子,其中有一句话说:穷人过年,想去粮铺赊几升白面都难。
所以穷人一逮着机会就吃得多。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里有个桥段,1942年河南闹饥荒,外地逃荒女沦落洛阳妓院,终于可以吃顿饱饭,一时停不下筷子,竟吃得直不起腰来。
若说能吃是福,这闺女显然没福。北宋宰相张齐贤的饭量一个能顶她仨。
张齐贤3岁时随母迁居洛阳,幼时家贫吃不饱,大概是出于补偿心理,他长大后特好吃肉,且饭量惊人。
洛阳民间传说,张齐贤当官之前,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他在街头拦住皇帝,要献计献策。时近晌午,皇帝说吃罢饭再说吧,就招待张齐贤吃饭。结果,他连吃几大盘肉,把皇帝惊呆了。
曾有好事者,想弄清楚张齐贤到底能吃多少,便在他请客人吃饭时,专门提来一个大桶,看见他吃一碗饭,就照样往桶里倒一碗。宴会结束后,桶里满满当当,于是全城轰动:哇,张能人果然是吃界食神!
如此超级吃货,皇帝想忘也忘不了。据说宋太祖回朝后大发感慨:“我遇见一个奇人,真乃宰相之材。”
这个传说有点儿夸张。张齐贤挡驾献策是有的,但光吃饭不干活,皇帝要他何用?事实上,张齐贤指天画地,谈古说今,献了十条国策,是以才华惊艳了皇帝。此为典故画地十策的由来。
后来,张齐贤果然当上了宰相,抗击外侵,匡扶朝政,颇有建树。他在72岁那年死在洛阳,临终还喝了满满一碗人参汤。
现在有些人梦想着天上掉馅儿饼,光吃饭不干活;也有一些人总嫌别人吃得多、拿钱多,却不论人家背后流了多少汗、出了多少力。这都是不健康的心理。只干活不吃饭固然不对,容易过劳死;吃太多不干活也不好,容易“无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