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4版:城市档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国民政府回迁南京 出台方案发展洛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9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行都往事
国民政府回迁南京 出台方案发展洛阳
□见习记者 余子愚 记者 王妍 文图
林森回南京时受到海军列队欢迎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1932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流亡”在行都洛阳的国民政府终于可以回迁南京了,而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却不愿离开洛阳,这是为何?国民政府此后出台的《繁荣行都之计划》又为当时的洛阳带来了哪些变化?作为《行都往事》系列报道的终篇,本文为您一一道来。

    1 “停战协定”掀起轩然大波,留在洛阳的林森气定神闲

    1932年5月5日,中日《淞沪停战协定》在上海签订。在洛阳“蜗居”了3个月之久的国民党军政大员,早就迫不及待想回到南京了。然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却没有走的意思。

    这位着长袍、蓄白须的老者,常常不紧不慢地走在洛阳城里,把玩街头古玩,问候贫苦百姓。林森不肯走,无外乎《淞沪停战协定》中的一些“协议”让老爷子觉得“憋屈”。

    在《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第二天,国民党西南政务委员会就召开紧急会议,反对该协定,并要求公布签订协定的真相。

    5月8日,国民党广州市党部发出通电,认为《淞沪停战协定》有五大缺点:一、不提东北,二、与《辛丑条约》“天津50里内不得驻兵”相同,三、规定日军驻地模糊,四、无我军保护淞沪路明文,五、共同委员会无强制日人履约权。

    5月30日,国民党中央在行都洛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央还都南京之后繁荣行都之计划》(简称《繁荣行都之计划》)。会议决定成立行都建设委员会。会议提议蒋介石先率各部、院、委返回南京,然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因不满蒋汪对日妥协,表示国民政府要等东北事件解决之后再迁回南京,表达了坚决抗日的决心。

    2 “庄严整肃”还都,行都使命终结

    1932年6月之后,南京局势逐渐平稳,行政院便常驻南京办公,但其牌子还挂在洛阳。当时国民政府签署的文件都要到洛阳“旅游”一遭,加盖公章。

    当年11月29日,国民政府发布自洛阳还都南京令,国民政府下属机构逐渐回迁。

    据1932年12月2日上海《申报》报道:“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专列于(11月)29日晚22时由洛开行,30日晨9时抵开封。”12月1日9点45分,专列抵达浦口车站。

    据国民党《中央日报》记载,林森到浦口车站时,国民党军政大员带领国民政府各部职员、新闻记者等六七百人到站迎接。在中山路上,沿途群众数万人列队欢迎林森一行,“秩序异常整饬……行伍亦甚整肃”。

    12月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建设陪都西京(西安,记者注)行都洛阳案》,并通过了保留行都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现有地址等方案。

    自此,洛阳结束了“昙花一现”的民国行都史。国民政府满打满算驻洛时间只有10个月。

    3 《繁荣行都之计划》,带动洛阳发展

    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后,行都建设委员会在洛阳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1932年,行都建设委员会在东车站建立了洛阳电报电话局;在周公庙成立了中原社会教育馆,并附设有民众学校,又辟洛京公园。

    1933年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在西工兵营成立,人数多时约3500人,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指挥人才。

    1934年冬天,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开设洛阳分校,同年,扩建西工飞机场。1935年,在西小屯建洛阳电厂,次年发电,装机容量500千瓦。

    1936年,在洛河天津桥遗址上游和伊河龙门段分别开建钢筋混凝土大桥一座,命名为林森桥(现洛阳桥东侧,1944年5月被国民党洛阳守军炸毁以阻止日军攻城,记者注)和中正桥(位于伊河龙门段,与林森桥同一天被洛阳守军炸毁)。

    4 行都“老名牌”,您可曾听说过?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豫北、豫东相继沦陷,沾着行都的“光”,大批工商界人士云集洛阳,洛阳的日用化工、皮革工业、食品工业等发展迅速。

    20世纪30年代末,洛阳最早的日用化工企业祥大肥皂厂建立,它生产的虎牌肥皂行销全国,此后又有20余家日化企业在洛建立。

    1939年建立的洛阳工合制革厂,用现代设备加工皮革,能生产各种皮件和皮鞋。次年,洛阳土产制革厂建立,是民国时期洛阳最大的皮革制品企业,有工人200余名。接着,洛阳出现160余家现代制革企业,洛阳皮革风行一时。

    20世纪40年代初,长兴电磨坊和任太电磨坊成为洛阳最早的面粉加工企业,既对外加工,又对外出售面粉。另外,洛阳日用陶瓷工业也有长足发展,新安瓷业厂、新安缸窑厂等采用现代设备烧制日用陶瓷,其所产瓷器为全国名优产品。

    1944年5月,日军进攻洛阳,城内房屋被炸成一片瓦砾,现代工业基本被摧毁。经济界人士认为,国民党中央《繁荣行都之计划》为民国时期洛阳近现代工业打下了一定基础,也对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的工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物简介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福建林森县(今闽侯县)人,生于1868年。林森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因反对清政府被开除,后参加反对割让台湾的反清抗日斗争,并加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辛亥革命中,领导九江起义,并促海军反正,派兵援鄂、皖,稳定革命大局,被举为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1932年起接替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1943年8月1日因车祸在重庆逝世,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