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7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涂鸦墙抒情也当有边界
舆论不是司法公正的敌人
“陪餐制”不能成为稻草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洛浦听风
涂鸦墙抒情也当有边界
□本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新闻背景】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里的“东九墙”成了热门话题:两堵满是涂鸦作品的水泥墙,在学生与保卫处的涂了又抹、抹了又涂之间不断“变身”。据悉,墙其实非校方所建,至于墙的去留则尚在协商中。(9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学生涂鸦,校方刷白,听起来就是很煞风景的事,于是在网上被骂惨了。骂声是要证明中国的高校刻板无趣,不懂得生活艺术与人文抒情。

    其实,不妨先回到涂鸦墙事件上来:一者,这两堵墙已被证实非校方所建。校方总务长办公室称,墙是土地使用权人为了对其土地进行封闭管理所为。二者,部分涂鸦墙照片的作者@Relaxixi在微博上澄清,“学校担心墙的所有者会对学生做出危险行为,从而将其全部喷白”。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内记者团也表示,在整个过程中,未见有学生因此被校方“打击报复”。

    既然产权不属校方,且校方还在为学生的乱涂行为不停地“擦屁股”,那为何还要诘责学校扼杀学生的创作灵性?有一点是肯定的,涂鸦的自由与美好,总得恪守社会的基本公序良俗。艺术不是老大,因为它的上头还有道德与法。一旦涂错了地方,就算是齐白石或莫奈的真迹,恐怕也不能摆脱侵权的嫌疑。

    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思维怪圈:看到涂鸦,就想到合法的涂鸦墙,就判定反对涂鸦是不合理之举。一味在涂鸦墙上抒情,而罔顾“墙的归属”等事实,那么,舆论的公共理性何在?常识告诫我们: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理据的真实与客观,可能比思辨的逻辑与智慧来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对事实与历史的尊重,是一种亘古至今难得的“保守主义”——它确保结论的纯洁性与正义性,确保我们的思想不至于沦为标签化的商品或先入之见的赝品。

    推进这个时代向前的力量,不是诛心之论,而是理性的光芒。看到官员就想到贪腐,看到医生就想到红包,看到弱者就判定有理……真相消隐,是非退位,吁求客观的同时却在践行着主观主义逻辑——就像面对华中科技大学的涂鸦墙,我们究竟是先看到什么还是先联想到什么,这个问题,测试着舆论监督的成色。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