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14)班的另类冲刺标语。这是由一名同学提出,经全班公选后悬挂的。公选程序的进行,让该班班主任从最初“不太认可”到最终“表示赞成”。(10月8日《华西都市报》)
不论是“不努力,当屌丝”,还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抑或是“滚去学习”,都异曲同工地说明:社会阶层生存状态的鲜明反差,让人人渴望“出人头地”。
作为一个身份界定的词,“高富帅”揭示了有钱人在日常生活中和婚恋市场上的抢手地位。当一个社会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的好坏,并乐于在文化上建构这样的标准时,缺少优越家庭背景和现实物质财富的“屌丝”就成了失败者。
社会流动藩篱越树越高,通过高考寻求一种人生突破的可能,成为寒门子弟最大的希望所在。为了在未来拥有一条光明大道,学生们不惜“矮化”自己,逼迫自己“往死里学”成为一种悲壮得近乎残酷的励志。
“滚去学习”的励志标语,是高中生价值观的外部投影,是对励志的片面化解读。我们当然希望他们能走出认知误区,但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还需要社会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渠道。